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迄今尚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范式。与较早开展的其他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相比,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需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海洋环境由海洋水文动力、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与生态等多种环境要素组成,其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因要素而异;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规模以及工程所在海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海洋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程度等,应该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建设项目的性质做出明确划分,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参数和方法。本文旨在实际工作基础上,从海洋环境的要素出发,尝试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范式研究,使之更为成熟、合理,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制定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就如何划分海洋水文动力、水质、沉积物、生物和生态等环境要素的敏感区类型;如何划分各单项评价内容的评价工作等级;如何根据评价等级和建设项目的特征,确定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环境影响预测内容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选取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海洋水质环境、海洋生态环境这三项评价内容,科学、定性地划分各自的敏感区、亚敏感区和非敏感区。(2)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敏感区类型,以及建设项目的污染排放特征等因素;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地面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非污染生态影响等),定量化地确定各单项评价内容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3)根据不同评价等级和建设项目的特征,规范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调查范围、调查断面和站位布设、调查时间和频率,以及调查参数。(4)根据不同的评价等级,确定海洋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和内容,以及切实可行的预测方法。(5)以某干散货堆场建设项目和某货运码头建设项目开展案例研究,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04)的技术方法提出纲要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概要,再与本论文研究的技术方法做出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