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族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着独特的侗族人文文化,从侗族村寨、风雨桥、鼓楼以及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等等无不传递着醇美的侗乡民间造物魅力,其技艺精巧,造型美观,趋吉文化特征明显,蕴含着深刻的民族宗教文化与哲学内涵,如风雨桥,其名富有诗意,且传递着驱邪祈福、风调雨顺之意。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筑就了侗族民间仿生造物的现实根基。侗族人民的包容性、对其他民族优秀造物文化的吸纳性以及宗教崇拜的多样性等等使得侗族民间造物独树一帜。人类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还包括人类的内在动机、心理需要与精神追求等,侗族人民将他们独特的民族认可、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审美观、理想信念等赋予民间造物之上,籍此寄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仿生造物在侗族民问造物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现存的大量仿生造物实例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挖掘出侗族民间仿生造物的美学内涵。 本文主体用三个章节阐述、分析了侗族民间仿生造物实质上是一种蕴含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哲学文化内涵的仿生造物手法。从第二章开始,对侗族民间仿生造物的成因进行分析,提炼出精神正向性、宏观互渗思维、完整性审美三种造物思想根源。第三章则列举了侗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工具、建筑、日常用品等方面的仿生造物成就,并从形、质关系上进行解析、论证。第四章采用美学视角,对侗族民间造物仿生设计的形质结构、曲率变化、仿生意象等美学表现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最后介绍了仿生设计的具体应用及其审美个性与特色。 侗族民间造物蕴含的正向性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渴求圆满完整等造物思维对现代设计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