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功能供求均衡与中国近代金融演进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9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支付功能供求的不断变动是中国近代金融演进的主要动力。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史,可以将近代中国金融的演进分为三个时期,在每个时期内,金融支付体系的主体都会发生新的变化。1823年,山西票号的成立标志着全国统一的支付体系的建立,但是随着1840-1870年间对外贸易的扩大、国内贸易网的复杂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支付需求增加,当时较低的支付供给成本、宽松的制度环境等也促使支付供给增加,支付供求实现了新的均衡,形成新的稳态,促进了支付体系的发展。此时的支付工具不仅有银钱票、本洋、汇票,还有当票、庄票;提供金融支付功能的机构从钱庄、银号、票号,扩展到了当铺、账局、钱庄、银号和票号。在1871-1900年的30年间,中国经济更加活跃,内地贸易与对外贸易形成一体,并逐渐受到对外贸易的控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工业制品的消费地。对外贸易的增长使得外国银行逐渐控制了中国的外汇市场,满足国内外外汇兑换需求;通商口岸的设立和内地贸易中心的形成客观上使得贸易距离增加,加大了匹配交易的难度,从而增加了支付需求,为满足新增的支付需求,账局、钱庄开始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票号也快速的提供支付服务,但是原有的支付体系并不能满足支付需求,新式银行便应运而生,加入支付体系;再者,政府成为支付需求主体,这使得票号业务量增加,同时票号业务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打破了票号只经营商号和居民汇兑的局面。总体而言,金融支付功能的供给主体的变化形成了新的金融支付格局。票号仍然是支付体系的核心,掌握着国内经济城市的汇兑命脉,钱庄、银号、账局等则起到辅助票号的作用,新式银行成为一种与票号竞争汇兑业务的新力量;国际贸易中外国银行则控制着中国的外汇市场,钱庄、票号和新式银行参与外汇汇兑。上述金融支付格局在70年代就已经形成,历时30余年,到了1901-1927年这段时间,国内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融稳态局面也逐渐被打破,以票号为中心的支付体系不再适应当时的经济形势,国内支付体系的裂变促成了新支付体系的形成,外国银行仍然控制着国际间汇兑,新式银行则占据国内汇兑的中心地位,钱庄处于补充地位。不难发现,支付需求和支付供给之间的矛盾决定着支付体系的形式,在1911年以前,票号处于支付体系的中心地位,钱庄、账局则处于辅助地位,庚子事变后,账局损失严重,在金融体系的地位显著下降,辛亥革命后,票号供给成本增加,也逐渐推出历史舞台。1911年之后,新式银行开始掌握了国内汇兑,在新的支付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随着近代中国经济的开放,外国银行对中国经济的渗透也随之增强,并控制了国际间汇兑市场。同时,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屡屡发生,也不断打断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连续性,甚至改变近代中国金融自然演进的过程,促使整个支付体系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同样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精神面貌、环境保护、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优劣。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
近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持续增加,所引发的交通肇事案件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公民人身健康权利,而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行为更使交通事
伴随着学界对节俗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节序诗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整个宋代元宵诗进行统计的基础上,以南宋元宵诗为研究对象,力求把南宋元宵诗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把
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文坛上耀眼的“双星”,作为女性作家,她们以独特的风格、细腻的文笔、深刻的思想在文学领域里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创造出了一道不同于男
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捉迷藏游戏案例,对其中儿童的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还决定着国家的发
介绍了故障指示器作为智能电网中故障分析处理的基础元件在智能配电网系统中的分类和具体应用范围及故障指示器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方案,针对故障指示器在未来智能电网配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速增长、物资条件的丰富多样,人们的消费观已然从满足日常基本需求中渐渐抽离,不仅重视高品质的生活习惯和餐饮方式,更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潮流。政府
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战后,美国犹太人凭借雄厚的实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犹太复国主义者提供了及时而且强有力的支持和援助。没有美国犹太人的支持,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背景下,转喻得到了新的研究角度和解释方式。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不仅是语言层面的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认知机制。一般来说,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