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日本福岛核事故再次引发世界各国对核电安全性的深思和讨论,也使各国重新审查本国的核电发展计划。世界核电发展经过短暂的低潮期,虽然个别国家表示逐渐弃核,但是大部门国家仍表示要继续大力发展核电,将核能作为低碳能源乃至整个能源的重要支撑。核电作为一种低碳清洁成熟能源,是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气候环境,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我国在福岛事故之后,开展了核电安全大检查,提出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核电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是当前国内核电发展的主旋律。核电厂的建设可分为设计、建造、调试、试运行等几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跨越的时间最长,从厂址选择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开始,一直到建造工作的完成,都伴随着设计工作的开展。设计是整个核电厂建设的基础和依据,设备采购、土建、安装、调试启动和运行维护均以设计为前提和基础,建成核电厂的安全性、可靠性甚至包括经济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因此,设计质量是影响核电厂的安全、质量甚至进度和投资的重要因素,设计质量管理是核电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对项目管理基本理论、质量管理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概述,对比分析HAF003的质量保证要求和GB/T19001-2008的质量管理要求。在上述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要求、管理模式和设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立P核电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保障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自我运转。本文通过查阅设计管理、核电法规和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和理论知识等中外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调研国内核电厂设计质量管理,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将通用质量管理标准与传统核电项目质量管理相融合,将核安全法规要求与现代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以项目业主的角度,研究P核电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确保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执行有效性,有效提升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水平,为后续核电项目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