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xdyt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克思哲学实践生存论为理论基础,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存问题,以马克思审美生存旨趣为切入点,去进一步探索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审美生存进路。以后实践美学与生存美学之间的联系为视角,去探究主体的生存自由与超越体验之间的联系。在马克思哲学实践生存论思想的指导下,诠释当代生存美学的现实意义并确立以“立美宜人”为生存理念的生活样态,探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学意义,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于当今社会对生存主体的现实生存状态关注不够,没有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充分体验到自由的美感,没有使现实生活中的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以马克思审美生存进路为研究方向,按照马克思审美生存旨趣的理论思想去研讨马克思实践生存论视域下人全面发展问题。面对现实生存环境中的“异化”,笔者在对后实践美学思想体系与生存美学思想相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实践审美生存论中的生存主体的自由、超越与生存美学思想中,以“立美宜人”为生存理念的生存方式之间的联系,并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拟通过用“立美”的眼光去审视人生与社会,以“立美”的方式去塑造,关注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的样态,通过“立美”实现“宜人”即对人的“现实性的终极关怀”。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生存方式,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应用到向善之“美”的情景当中,才能使“立美”主体感受到自由超越的体验过程。同时,为生存主体建立了合理的生存方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作为美学思想的一种实践方式,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并开创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新局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进步的新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潜藏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维度的价值体系,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社会发展的关爱,强调了真善美的统一。笔者试图以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存问题为切入点,以“生存美学”为理念的实践样式,去寻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宜人”的发展进路。
其他文献
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有限性、脆弱性,使得中国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几乎没有可能享受到以大量物质消耗为基础的富裕生活,但他们依然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这种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思想,其中儒道法是传统治理思想的典型代表,除了包含对社会的治理之外,还涉及到对自然的治理和对道德修养方面的治理,可以说是比较综合化的。
气候政治学认为科学的经典世界观和民族国家主权都已经成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桎梏,为此,它提出必须突破和放弃传统的自然与社会的二分法。通过考察气候政治从《京都议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借助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人类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也日益彰显,使人类在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问题,也促使人们对人、自然
近年来科学事件牵动人心,科学家对于科学事件的观点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带有一定的舆论导向。本文设定了一个跨学科的视野,从传播学、科学传播理论、媒介社会理论来进行分析研
智能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定性知识要用模糊集理论中的模糊语言进行描述.本文在研究模糊定性知识形式描述和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从一组具有数值特性的训练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