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探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速,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大量征用农村土地,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失地农民数量剧增。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社会融入感和生活方式都发生重大转变,引发一些社会不适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正确处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不仅有利于失地农民自身要求的满足,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W社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针对该社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现状的产生原因,从经济、社会、文化及心理等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首先,在经济层面,失地农民的经济水平与城镇居民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是由于补偿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再就业困难所致,一方面是土地补偿制度与实际市场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则是补偿缺乏制度化安排。失地农民在城市再就业时,大多从事的是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经济收入和保障水平较低,而更多的则因为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和岗位培训而无法就业。其次,在社会层面,失地农民的社会交往受到小农思想的限制,交往范围存在局限性,还是以过去的熟人关系为纽带,但其进入城市后社会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熟人关系基本被打破,而对新的社区归宿感尚未形成,加上社区工作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城郊失地农民存在着一定的疏离感。再次,在心理和价值观层面,失地农民很难迅速转变其传统的乡土观念和乡土情结,加上对新社区的认可度和归宿感的不足,社区参与度普遍很低。最后,城郊失地农民进入新的生活环境进行适应,需要以一定的生活保障为基础,而当前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亟需得到改进和完善。因此,本文试图从上述几个层面提出促进失地农民尽快适应新环境的对策和建议,尽可能减少城乡差异,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公平、和谐。
其他文献
一、代理内容代理销售河南麦烫画,全力开拓当地的装饰画及礼品市场.
期刊
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个国家正在制定或已经实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相关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机遇。美国已经形成系统的保护体制和实施方案并
在民办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实践中,根据民办高校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办学专业所在区域制药企业的特点,以生产应用为导向,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
随着石油的运输业的日益发展,石油泄漏事件频繁发生。石油泄露带来极大的环境危害,采用吸油材料吸附溢油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法。虽然现有的吸油材料的原料丰富,价格低,但存在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724、CEA、CA242、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7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以同期74例非胃癌的胃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受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膜污染是当前限制MBR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有必要开发廉价抗污染的膜材料,这对于膜的长期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