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结构与介词短语的选择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fc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快捷、高效地掌握汉语介词的用法,避免产生偏误,学者们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汉语介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个介词常兼多种功能。对介词用法梳理得越细,对近义介词辨析得越深入,往往反而使学习者更加不得要领。因此,本文尝试运用事件结构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探索介词在句子结构中的规则性,这样做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事件结构理论注重从人们现实生活中对真实事件的认知经验出发,这种经验具有人类共通性,可以避免抽象的语法解释,便于理解;第二,遵循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现实性探索句子结构的规律,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者从意义出发进行语言形式配位的心理过程,能够使语法研究真正服务于汉语教学;第三,在事件结构中,事件角色的认定变得相对简单,对同一介词标引的不同语义角色在理解上不易造成困扰。本文主要对一组常用介词“从、自、打、由、自打、自从、从打、打从,在、当、于,至、到”等在表达时间方面的功能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从语料出发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明确其使用范围和频率;其次对表时介词及其短语在事件结构中的语义功能、表时介词宾语的性质、表时介词框架及其语义等进行细致的描写;然后从介词的时间表达和事件的时间属性之间的关系入手,对表时介词的用法进行辨析和解释;最后,以时间语境表达和时间突显表达为切入点,根据介词短语所表达的时间语义成分在事件结构中的不同突显度,勾画出时间语境表达和时间突显表达的连续统一。本文以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事件语义理论、意象图式理论、信息结构理论、典型范畴理论、变换分析法等理论和方法,将汉语中常用介词的时间表达功能单独进行研究,避免了同一介词多种语义功能的交叉混杂,同时使介词的不同时间表达功能建立联系,形成系统;将语用学、修辞学中常用的概念“语境”引入汉语语法研究,对介词及其短语在事件的时间表达中的功能进行了系统性的合理解释;本文所确立的表时介词在时间语境表达和时间突显表达上的连续统,以及所进行的表时介词短语在时间语境句和事件突显句中的变换分析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总分关系是言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关系,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话语形式的角度去描述的,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研究总和分的句法成分方面,研究总与分的关系也都是研究句法成分之间
受事主语句是现代汉语比较重要而特殊的句式,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然有不少研究空间有待挖掘,比如受事主语句的界定和分类、受事主语句的典型性强弱等
<正>当郭沫若选择太阳作为《女神》的核心意象时,这本身就表明了郭沫若有一种太阳崇拜的感情。但问题又不是这样简单。虽然任何选择都离不开主体情感的投入,但并非任何选择都
会议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采用西医的能量合剂及干扰素等,加用麦冬银花汤益气、养阴、宁心(麦冬、金银花、太子参、板兰根、丹参、玉竹、贯众、苦参、龙齿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承载,新媒体为字体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表现形式与展现方法。文章以民国时期字体设计为研究主体,对该时期的字体类型、风格样式、设计方法等作了较为
以山东省三所有代表性的庄园式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防卫模式做了比较分析。目的是通过研究,发现传统民居中特有的防御形式,填补传统民居研究的空白,希望对目前建筑
尽管洛克对语言问题给予了必要的重视,但是洛克的语言哲学思想却未能得到系统地讨论。国内外即便出现了一些论述,但也多是因为现代语言哲学家触及到了洛克的语言观而间接地论
本论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心理空间理论、构式语法等理论从语义、句法、语用角度力图全面、充分考察现代汉语“如果A就B”条件句。本论文除了前言、参考资料以外,主要
语言是承载定量信息的符号,其作用在于交际和传播。熟语作为语言系统中重要的一类,是语言艺术和人民智慧的结晶,突出特点是很大范围和程度上对文化的观照,春节熟语是统摄春节文化的熟语群。“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中民俗事项最丰富、庆祝最热烈、最受重视的节日,对于介绍春节习俗、探讨春节节日特点的研究数目蔚为大观,学者多从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剖析春节文化。虽然有学者涉及到了从语言看春节文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