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矸石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在雨水和地表水的淋滤作用下,其中的一些有害元素会进入水体和土壤环境,从而造成水体质量下降,土壤功能破坏,影响生态发展,危害人体健康。 本文主要采用静态浸泡模拟法,对黄陵矿区一号井煤矸石中有害元素的浸出进行研究,在静态浸泡模拟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有害元素从煤矸石中浸出的浓度。结果表明,有害元素大部分以稳定态存在,浸出液浓度受浸泡时间、酸碱度的影响。不同条件下有害元素所受的影响有所不同。 通过试验,得出如下认识:黄陵矿区当地的降水酸度的变化范围内对有害物的溶出影响不大,反应液初始酸度条件对溶液中有害元素离子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不论浸泡液的初始pH值如何,各类矸石浸泡的最初pH值都较高,随后逐渐降低,到10天左右降到最低,其后又逐渐回升,最终都呈弱碱性,到40天时基本稳定在8.28(均值)左右;上部矸石与下部矸石经过堆置、风化后,同新鲜样品相比,浸泡液的pH值较低;只是使金属元素的溶出最高值有所上升(铜、锌);多数污染物的浸出曲线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浸出最大值出现在静态浸泡的最初阶段;在低酸度条件下,下部矸石和新鲜矸石的初始浸泡液的电导率值较大。短期内(20天)一般电导率变化不大,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电导率增高。 针对煤矸石的环境影响,“以防为主,综合利用”是矸石危害防治的原则。在讨论了国内外煤矸石的再利用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黄陵矿业公司结合自己本矿区的实际情况,利用煤矸石和中煤为原料建立的矸石热电厂,不但充分的利用了黄陵矿区一号井洗选的废弃物中煤和煤矸石,变废为宝,而且也为黄陵矿业公司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研究希望人们对于煤矸石的环境污染给予全方位的关注。此项研究对控制煤矸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控制污染也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