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落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既体现着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特质,又是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记载与传承。它的内在机制和精神价值虽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却依然根深蒂固,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情感、归属感、历史感、道德感、尊重、权力、威望等社会需要的追求,延续着同宗同族的血脉亲情,传递着人类社会最朴素、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更在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期和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影响着当代农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人口仍居住在农村,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以村落和家族为依托,以代代相传的家族文化为根基来演绎他们的现实生活,构筑他们的精神世界,传承他们的历史。家族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不但深刻而且广泛,它已经被内化到农村社会的各个层面,沉淀于农民生活的点滴之中。因此关注农民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事件,尤其是关注农村社会生活赖以凭依的文化基础,从多个角度和多个侧面来揭示和分析农民的“生活世界”,对于变革中国社会,促进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及现代化进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原理与方法,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结构一功能分析为基本研究框架和方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和农村家族文化的复兴为背景,通过对山东半岛某村以家族行动和家族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家族文化现状所作的田野调查,分析了传统家族文化的构成要素在当代的变迁和家族文化存在的社会现实基础和文化心理基础。阐述了家族文化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承担的社会功能及未来走向。指出家族文化作为一种现实和合理的存在,它与现代化在差异中契合,不断衍生出一些新的既为时代所需要又为村民广泛接受的文化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着中国最基层的乡村社会结构,促进了乡村的现代化进程。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确定当代家族文化的合理边界,弘扬家族文化的正面功能,努力引导当代农民构建新型的家族文化,为农村社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尤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有益的思考空间。整篇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了问题的提出、选题及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家族和家族文化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主题、内容及假设,并对家族和家族文化两个基本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和解释;第四部分通过对调查地点村庄及村庄家族群体现状的描述,指出传统家族文化的构成要素在当代已发生了变化;第五部分通过对发生在Q村的家族行动和家族事件的分析,揭示了当代北方家族文化的新特征以及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合理性;第六部分为结论和思考,通过对家族文化回复的原因、家族文化在当代的变迁和及其功能的分析,探讨了家族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