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下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性能提升技术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7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技术是指利用高频电场实现电能从电网或电池以非电气接触的方式传输至用电设备的技术。EC-WPT系统采用金属电极作为电场耦合机构,使得耦合极板简易轻薄、设计灵活、成本低;系统工作时绝大部分电通量分布于耦合电极之间,使得系统整体电磁辐射较低;当耦合机构之间及其周围存在金属导体时,由EC-WPT系统引起的涡流损耗非常小;此外,EC-WPT系统具有可穿越金属障碍传能的特性;在EC-WPT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系统的传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耦合电容和负载的影响,而它们在系统运行中是常常发生的且不可避免的。一方面,用电设备的移动会导致耦合偏移或者传输距离改变,从而影响耦合机构的耦合电容的大小;另一方面,即使系统的耦合机构完全对准,耦合电容也会因为环境因素而发生改变。此外,相当一部分用电设备的负载在供电过程中发生改变,尤其是以锂电池为储能装置的无线供电设备。耦合电容和负载的变化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严重影响系统输出电压/电流,从而导致系统输出特性发生改变;2)改变系统输入阻抗特性,导致系统功率因数降低,从而引起系统损耗增加、伏安容量增加等问题;3)改变系统频率特性,从而引起频率漂移、频率分裂、频率分岔等现象。本文针对耦合电容和负载的变化引起的EC-WPT系统输出特性改变、功率因数降低、频率特性改变等问题,围绕参数设计方法、补偿网络变换和系统控制展开研究,改善在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下系统的传输性能。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针对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引起的输出特性改变和功率因数降低的问题,围绕双侧LC补偿EC-WPT系统,提出一种兼具恒压输出特性和高功率因数的参数设计方法。基于基波近似法,在考虑无功元件的等效串联电阻的基础上,建立系统补偿网络的输出电压增益和输入阻抗模型,从而给出了系统在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下的恒压输出的限定条件和参数条件,并分析了系统主要参数对功率因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实际系统的限制和需求,给出了一套兼顾系统恒压输出特性和功率因数的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系统在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时的恒压输出特性,确保了系统在给定变化范围内的功率因数,并验证了参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针对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引起的输出特性改变的问题,面向实际应用中恒压/恒流特性以及输出特性转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LC-LC/LCLC混合补偿网络的EC-WPT系统。基于基波近似原理,在考虑等效串联电阻的基础上,建立了电能发射端和接收端补偿网络的输出电压/电流增益模型,从而推导了系统在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下的恒压/恒流输出的限定条件和参数条件,并给出了恒压/恒流模式中耦合电容和负载对输入阻抗角的影响规律。结合LC网络和LCLC网络的拓扑特点,给出了混合补偿网络的切换方式及其控制方法。最后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搭建了实验装置,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在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时所提出的系统具有恒压/恒流输出特性,也验证了所提出的混合补偿网络的切换方式的有效性。针对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引起的频率特性变化和输出特性改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频率特性的频率相位控制方法。基于全电容模型,建立了EC-WPT系统的输出电压/电流模型,推导了系统负载无关的输出电压/电流条件,分析了系统的频率分岔和频率分裂特性,并分析了系统输入输出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分析了耦合偏移对系统频率的影响。最后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搭建了实验装置,仿真和实验证明了系统在耦合电容和负载变化时始终工作在恒压/恒流频率,且系统输出电压/电流始终为目标值。同时,仿真和实验结果也验证了频率调节采用跟踪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相位差代替零相位输入的自动频率跟踪策略,可以有效的跟踪系统的分裂频率(也即恒压频率),也可以有效避免系统工作在由频率分岔引起的其他谐振频率。
其他文献
我国西部已建成的隧道有一半以上位于岩溶地区。岩溶地质给隧道的修建和运营带来了众多问题,其中,以岩溶突涌水问题最为严重。国内岩溶地区已运营的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受建造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经常出现渗漏水病害,甚至衬砌结构受局部高水压击溃发生突水、涌水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本文以重庆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针对深埋岩溶公路隧道在运营期间发生局部高水压作用下衬砌结构失稳破坏问题,在现场调研和专项检测的基础上,结合理论
由于能耗问题和量子尺寸效应影响,以电荷为信息载体的电子学器件发展已然不能再延续摩尔定律。后摩尔时代,人们开始探究使用自旋和能谷两种电子自由度来存储和传递信息,并且已经取得了长足地进步。近些年,人们将目光转向了低维纳米材料中的自旋和能谷的输运。硅烯、锗烯和锡烯都同属类石墨烯材料(也可以称为硅烯类材料),具有蜂窝晶格结构。相比于石墨烯,硅烯类材料具有较大的自旋轨道耦合,是拓扑绝缘体(TI)候选材料。理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生活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与之俱来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彰显。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在实现人格价值的同时,其作为重要的商业财富和社会资源也被人们重新认知,个人信息不仅具有人格利益的属性,也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个人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也在叩问着每一个法律人。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与规制是新时代交给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
医疗过失不但是过失侵权的一种类型,医疗过失的判定问题是医疗过失中的核心问题。《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前,我国主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来对医疗过失进行判定。《侵权责任法》颁布后,我国在基本法层面规定了医疗过失判定的规则,《民法典》基本继受了《侵权责任法》中医疗过失判定的相关规定,实质意义上修改的条文很少。医疗过失判定的前提是对医疗过失进行界定。从以往对医疗过失界定的现状看,主要是沿用过失的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区域安全问题的有效应对与治理,既是“一带一路”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必要保障,同时是“一带一路”合作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应有内涵。“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倡导的范围最大的区域合作,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国家众多,加之开放性合作系统的性质,区域的异质性特征显著且呈动态化发展,区域各国面临着更加复杂与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风险与国际性犯罪威胁。无论是从犯罪全球化抑或非传统安全犯罪跨国性的理论视角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主体,已成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力量。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创新还存在研发投入不够、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和创新产出效率较低等问题,企业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风险投资行业兴起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且随着其国内竞争加剧和收益降低,出于开拓市场、增加收益或者传播价值观等目的,纷纷走出国门,开启国际化投资进程,以国
随着我国光伏发电的迅猛发展,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的主要形式,大型集中式并网光伏电站对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大型光伏电站的继电保护作为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为此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大型光伏电站特殊的分散逆变集中并网的系统结构,电网严格的故障穿越要求,和光伏电源复杂的故障特征,这三方面因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给以故障特征分析为基础的继电保护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围绕不同类型的故障穿越控制、大型光
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与结构的嬗变过程中,技术创新凭借其增长潜力大、知识密集度高、对经济带动作用强等优势,对各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架构、以及利益分配的格局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亦成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量。国家宏观财政政策是推动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其根本内涵和落脚点在于充分调动微观企业的创新意愿并提升其创新效能。考虑到企业创新活动亦遵循投入→中介驱动→产出的基本逻辑,在
当前,各国都面临能源安全、能源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多重压力,清洁能源作为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微电网作为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重要形式之一,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日益重视和广泛关注。发展微电网对于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电力系统碳排放、电力市场改革和能源结构调整有重要作用,具有外部经济性的特点。微电网这种外部经济性具有典型的公共品属性和外部性特点,这使得微电网的经济和环保绩效未得到
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及百年未有之复杂变局,党中央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等重大战略决策,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及推动智能汽车、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等新型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通过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需求侧改革”促进运输产业转型升级。在新经济增长及技术变革环境下,物流业保持稳中有增态势;与此同时,客户动态需求趋于个性化、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