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17G镍基高温合金大间隙粉末冶金连接技术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417G镍基高温合金是一种典型的沉淀强化型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热端部件。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K417G合金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通过提高合金中的Al、Ti元素含量,以提高γ′-Ni3(Al,Ti)强化相的含量进而提升K417G合金的综合性能。然而,随着γ′相含量增加,K417G合金的裂纹敏感性大幅提高,导致合金焊接性严重下降,从而为合金服役后损伤修复连接带来难题。设计与K417G合金性能接近的裂纹间隙填充材料、研究可连接K417G合金中失效裂纹的技术,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为解决某型航空发动机叶片大间隙裂纹的高质量连接难题,基于等温凝固理论设计了由高熔点镍基合金粉末(与母材成分相似)和低熔点的含硼镍基合金粉末组成的填充材料,研究了填充材料成分和连接工艺参数对大间隙连接区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填充材料成分和连接工艺参数,揭示了接头组织中析出相的形成机制和相应的强化机理。此外,对K417G合金连接后接头试样的氧化动力学与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热力学平衡相图计算,揭示了低熔点粉末含量(1 wt.%、3 wt.%、5 wt.%、7 wt.%、10 wt.%、15 wt.%)对填充材料凝固区间和平衡相种类及含量的影响规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填充材料的平衡相主要包括γ、γ′、M3B2硼化物。随着填充材料中低熔点粉末含量的增加,M3B2硼化物逐渐增多,填充材料的凝固区间增大。其次,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上述六种块体,块体显微组织分析结果与热力学平衡相图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随着填充材料中低熔点粉末含量的增加,块体组织中M3B2硼化物的面积分数由0.66%提高至5.45%,形貌由细小的颗粒状演变为粗大的条块状。当低熔点粉末含量超过7 wt.%时,在低熔点共晶组织γ/γ′前沿,出现了异常粗大M3B2析出相。基于相图计算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选出四种填充材料(低熔点粉末含量分别为1wt.%、3 wt.%、5 wt.%和7 wt.%)。通过连接工艺参数的调节,进一步研究了连接温度、保温时间、连接压力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含5 wt.%低熔点粉末的填充材料在20 MPa压力下1200℃保温30 min获得的接头组织由97.56%(面积分数,下同)的等轴状/近球状的γ+γ′基体以及2.44%弥散分布于基体的M3B2颗粒组成。其接头室温和600℃抗拉强度分别为971±15 MPa和934±13 MPa,达到K417G母材的强度(950±21 MPa,923±11 MPa),实现了大间隙接头的高质量连接。基于接头组织中析出相M3B2硼化物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接头组织中的析出相M3B2硼化物的形成机制。基于Bramfitt晶格错配度理论,研究了M3B2硼化物与基体相的界面关系,对相应的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硼化物M3B2优先在γ+γ′相界上发生初生形核,这说明被强化相γ′分割的γ相在此时扮演着高能形核点。结合热力学相图的计算结果,在1200℃下γ′与γ相的含量达到了最高,且这两相的尺度达到了最均匀的细化,较多的晶界将为硼化物M3B2的形核提供更多的可能。这些因素均为析出相M3B2硼化物颗粒在γ+γ′基体内部的均匀形核和长大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试样预变形3%后,接头组织中M3B2析出相与基体相界面由半共格相界面转变为共格相界面,这种自适应强化导致接头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优异的塑性。此外,原位共格析出于接头界面处基体相的纳米弥散碳硼化物M23(C,B)6对接头综合性能的提高亦有促进作用。最后,对采用含5 wt.%低熔点粉末的填充材料在20 MPa压力下1200℃保温30 min获得的接头进行氧化动力学与氧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大间隙连接区的抗氧化性能要优于母材,且氧化增重均遵循抛物线规律。在1000℃氧化1440 min,母材中氧化膜外层主要是Ni O和Ti O2,中间层是致密的Cr2O3,内层是Al2O3薄膜层。由于温度进一步提高,Ni O和Cr2O3相互连接生长并产生内应力,氧化物出现裂纹甚至剥落现象。而在同等条件下,大间隙连接区的氧化膜外层主要是致密的Cr2O3,内层主要是Ti O2和离散的Al2O3。大间隙连接区由于晶粒细小具有较多的晶界,在氧化初期形成致密的抗氧化层Cr2O3,有效地提高了接头的抗氧化性能。
其他文献
在海洋工程研究中,一个至今任极具挑战的课题是海岸带极浅水域的水深测量,基于近海海浪特征反演水深的测量方法是海岸带海底地形智能测绘的有效手段。海浪模型根据不同的建模理论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而基于色散关系的水深/海浪频谱模型形式简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不错的效果。本文以色散关系为理论基础,设计实际飞行测绘系统通过视频图像对波浪的特征参数进行估计,从而反演得到极浅水域的地形图。本文主要完成了相机标定、
长期高糖饮食会造成代谢失衡并引发代谢性疾病,但高糖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在疾病显现之前会伴随有体脂含量、学习记忆、运动能力等相关表型的变化,了解这些表观变化对探讨高糖饮食相关疾病病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遗传资源丰富、生命周期短、易于进行终身乃至传代追踪的模式生物,已逐渐成为研究食品活性成分和营养健康的新型工具。本文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研究了高糖饮食对上述表型
缺血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CAD)一直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年全球因CAD死亡人数超过940万人。此外,越来越多的患者患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晚期的患者通常需要外科血管重建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CABG中使用的血管移植是利用自体或人工血管,但是自体血管来源有限,因此人工血管的开发尤为必要,特别是小直径(≤6mm)人工血管移植物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其主
电缆细菌(Cable bacteria)是δ-变形菌纲Desulfobulbaceae家族中一类尚未能实现纯培养的多细胞长线状微生物,它们能够介导厘米尺度的长距离电子传递(Long-distance electron transport,LDET)耦合沉积物中具有空间隔离的深层无氧区的硫化物氧化(阳极半程反应)和表层有氧区的氧气还原(阴极半程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电缆细菌所介导的LDET过程
多类别不平衡分布在图像分类的应用中普遍存在,是图像分类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分类算法基于平衡数据训练进行设计,当遇到不平衡数据时分类结果会偏向于样本数量较多的多数类,导致分类性能下降。现有不平衡分类算法通过加强少数类样本的表征能力或调整分类界面使得分类结果偏向于少数类样本,进而提高算法分类性能,但仍存在类别权重超参数寻优困难、多数类表征能力大幅度下降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
无机砷由于对人体具有高毒性和高致癌性已经受到了全球各国科研人员的关注,并被列为优先控制的环境污染物之一。目前,高度多孔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丰富的官能团,在解决水体砷污染问题方面具有出色的表现。Fe/Mg-MIL-88B对于As(Ⅴ)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了303.6 mg/g,但是它对As(Ⅲ)的吸附效果却远没有达到预期;MnO2因为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氧化还
我国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在各地市的新建建筑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已被广泛应用。在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中,可供选择的预制柱类型太少,并且造价过高,施工也较为复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柱,该柱是由预制混凝土管桩作为外部预制管,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在其管内核心区灌注普通混凝土,通过管内后插纵筋的方式来跟节点相连的新型预制混凝土组合管柱。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
微细通道由于尺寸小和传热效率高等特点,能够把集成元件内高热流密度的热量及时传递到周围介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声场和电场两种主动强化技术并结合纳米流体被动强化技术,研究声场及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制冷剂流动沸腾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声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制冷剂流动沸腾传热研究。搭建了可放置超声波换能器的微细通道试验段,声场功率和频率范围分别为0~60W、0~40kHz。用超声波振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发现PD疾病进展与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引起的神经炎症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MPP+/MPTP模型中MIF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对PD模型的影响,阐述MIF介导的神经炎症在PD发挥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MPP+处理的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构建PD体
蓝斑背肛海兔(Notarchus leachii freeri),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中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无楯目(Anaspide)、海兔科(Aplysiidae)。其卵群具有药用及食用价值,又被称为“海粉”及“海挂面”。海兔及其卵群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肽、蛋白质、次生代谢物等,其结构和生物活性已被广泛报道。但对于多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