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中的主体概念源自于哲学,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代表了主体性哲学的开始。但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将主体与其他客体割裂开来,更关注主体与客体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忽视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统翻译研究所经历的三种范式——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和译者中心论范式,其本质都是单主体范式。如果过于侧重参与翻译过程的某一主体或客体,就会忽视与其他翻译主体之间的交往。翻译的主体性研究范式已经出现了困惑,一个孤立的主体无法决定整个翻译过程,满足不了和谐翻译的需求,此时,主体间性思想适时地为翻译指明了一条道路,为重新理解翻译的实质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研究不能从单一的角度来进行主体和主体性研究,而是必须从多主体入手,跨时间、跨空间地与文本进行交流。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之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提倡交往由“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由支配关系转变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话语交往关系。同样翻译交往行为也不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征服,而是主体间的共在,是主体与客体间的对话。在其交往行为理论中哈贝马斯提出了与传统语用学相区别的普遍语用学,用以重建言语的普遍有效性。成功的交往的前提是三种有效性要求,即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行为,一直在不同民族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交往行为的三种有效性要求,保证了参与交往的主体间的平等共存,这也是翻译主体间性的规范所在。在三种有效性要求的制约下,译者正确地平衡各主体因素,以达到翻译行为各主体间的“共识”,形成理想的译文。翻译并非抽象的自由行为,译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越原作的标准,也不能不合情理地曲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更不能忽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期望。如果失去了翻译主体间的交往,译者将无所适从,翻译活动本身也将无法继续。对翻译主体间性的认识将有助于人们平等看待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因素,从而更为客观地把握翻译过程。   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中所体现的多元性、对话性和建构性,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主体间性理论能使我们进一步明白翻译活动的本质并非单一主体的行为,而是在译者协调下,与作者、读者及文本进行多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它们彼此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构建和谐的翻译研究。
其他文献
秀英区委结合该区农村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第三批保持其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区120个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了“一整治、一规
A slim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ensor(OFRS) based on a grating input coupler and a microprism sensing surface is proposed.By using a subwavelength grati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飞思卡尔(Freescale)的传感器产品,本次大奖赛增加了半导体加速度传感器类应用主题和半导体电场传感器类应用主题。半导体加速度传感器飞思卡尔的半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是美国当代文坛的新秀。他凭借自己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举成名,该作品曾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80周之久。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灿烂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acking precision are studied in the photoelectric tracking system and a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LADRC) scheme
期刊
期刊
《达罗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品,本文以伍尔夫所倡导的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究《达罗卫夫人》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因素的内容。   本
Using the acoustic emission locating technology to monitor the health of the structure is important for ensuring the continuous and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com
2006年7月2日至中旬,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建党85周年之际,由江苏省纪委、省监察厅主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