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信任博弈的动态过程及其个体差异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xiexi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特殊性在于普遍信任贯穿于所有的人际互动。普遍信任是指个体在缺乏足够信息来判断他人动机、意图和行为的情况下,将社会资源交给对方处置并承担相应风险的意愿。普遍信任本身是一种悖论现象,同时包含了崇高的抱负与深切的恐惧。一方面,普遍信任是人类社会互动过程中一个必要成分,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易化合作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长久以来被视为合作行为的关键前提。另一方面,信任也涉及到风险和不确定性,互动双方缺乏相关声誉信息的情况下,个体无法确定他人是否会回报自己的信任,存在遭遇信任违背而使利益受损的潜在可能。信任的悖论性也使得信任他人与否成为一种常见的行为选择,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生活,并得到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神经生理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探讨。借助信任博弈范式,研究者揭示了人际信任的认知神经机制并建构了多种理论,包括背叛厌恶理论、社会规范理论、道德规范理论和默认行为模型。脑成像研究发现信任行为主要涉及内侧前额叶、尾状核、杏仁核和脑岛等脑区,其中内侧前额叶主要参与心理推理、情绪认知与调控等过程,尾状核参与同伴值得信赖性的习得与编码,杏仁核和脑岛则主要参与风险、不确定性和背叛恐惧加工。个体决策过程包括个体对决策选项的认知评估、决策选择以及结果评价等阶段,其本身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同时间段的心理活动可能直接导致相反的结果(信任或不信任)。现有脑成像研究偏重于信任博弈中大脑激活的功能定位方面,而在其动态加工的时间过程方面探讨较少。因此,探究普遍信任博弈的动态加工过程及其个体差异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学位论文采用Trust Game博弈任务,联合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和事件相关震荡(event-related oscillations, EROs)技术分析脑电数据,深入分析普遍信任的博弈过程和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个体差异性。论文的实验部分包括四项研究:研究一采用Trust Game博弈任务,结合ERPs/EROs技术,考察匿名互动情境下普遍信任博弈中博弈决策过程的脑动态变化和神经震荡特征。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区分互动对象属性(人类同伴VS.计算机),探讨风险类型如何影响博弈决策过程和结果评价过程的脑动态变化和神经震荡特征。研究三探讨社会风险性对博弈决策阶段和结果评价阶段中脑动态变化和神经震荡特征的调节作用。研究四考察社会价值取向对博弈决策阶段和结果评价阶段中脑动态变化和神经震荡特征的调节作用。所得结果概括如下:1.即便存在遭受背叛的潜在可能,人们选择信任的比例仍显著高于几率水平。时域分析结果表明决策阶段中不信任决策比信任决策诱发了更负的N2成分,更小的P3波幅。频域分析结果则发现不信任决策比信任决策引发了更大的β频段(18~28 Hz,250~350 ms)能量活动;相比于获益反馈后信任决策,损失反馈后信任决策诱发了更大的β频段(15~20 Hz,150~300 ms)能量活动,而损失反馈后不信任决策和获益反馈后不信任决策诱发的β频段能量无显著差异。2.风险类型能够影响个体的信任决策及其相应的大脑加工活动。相比与计算机互动而言,与匿名他人完成信任博弈互动时个体更倾向于选择信任他人。在博弈决策阶段中,社会风险条件下不信任决策比信任决策诱发更负的N2成分和更强的β频段(13~15 Hz,250~350 ms)能量活动;自然风险条件下不存在决策类型的主效应。在结果评价阶段中,社会风险条件比自然风险条件诱发显著更负的dFRN波幅,且社会风险条件下获益反馈比损失反馈诱发更大的P300和更强的β频段(16~24 Hz,200~300 ms)能量活动,而自然风险条件下P300和β频段不受反馈类型的影响。3.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社会风险能够调节信任博弈中博弈决策过程和结果评价过程的大脑加工过程。当与匿名他人完成信任博弈任务时,高社会风险者比低社会风险者更倾向于选择信任他人。在博弈决策阶段中,相比低社会风险者而言,高社会风险者中不信任决策比信任决策诱发更小的P2成分、更负的N2成分、更小的P3波幅和更低的β频段(14~16 Hz,350~450 ms)能量活动。在结果评价阶段中,低社会风险者比高社会风险者表现出更负的dFRN波幅,且高风险者中获益反馈比损失反馈诱发更强的β频段(16~22 Hz,250~350 ms)能量活动,而低社会风险者中β频段能量则不存在上述效应。4.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社会价值取向能够调节信任博弈中博弈决策过程和结果评价过程的大脑加工过程。当与匿名他人完成信任博弈任务时,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更倾向于选择信任他人。在博弈决策阶段中,亲自我者中不信仟决策比信任决策诱发更负的N2成分,亲社会者中不同决策诱发的N2波幅差异不显著:亲社会者中不信任决策比信任决策诱发更低的p频段(26~30 Hz,220~300 ms)能量活动,亲自我者中β频段能量不存在决策类型的主效应。在结果评价阶段中,相比于亲社会者,亲自我者中损失反馈比获益反馈诱发更负的FRN波幅和更强的theta频段能量(5~8 Hz,350~450 ms)。综上所述,行为数据结果表明,即便存在遭受背叛的风险,个体仍倾向于选择信任匿名他人,而且其普遍信任行为会受到风险类型、社会风险水平和社会价值取向的调节。脑电数据结果表明,博弈决策阶段中个体完成决策选择时需要克服信任他人的默认优先性,N2成分和beta频段能量可能反映了额叶认知控制加工。结果评价阶段中个体首先对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进行迅速评价(以FRN和theta震荡活动为指标),随后对结果的动机/情感意义进行自上而下的认知评价加工(以P300和beta震荡活动为指标)。风险类型和个体差异因素(社会风险和社会价值取向)均能够对博弈决策过程和结果评价过程产生影响。相比于自然风险情境,社会风险情境中决策者做出不信任决策时消耗更多认知资源,面临背叛反馈时体验到更强烈的预期违背,面临互惠反馈时体验到更强烈的情感/动机意义,并且依据负性反馈调整随后行为时需要付诸更多的资源。相比于低社会风险者,高社会风险者做出不信任决策时涉及更多的认知控制加工,面对背叛反馈时体验到更弱的情绪体验,而且依据负性反馈调整随后行为时需要付诸更多的资源。相比于亲社会者,亲自我者做出不信任决策时涉及更多的认知控制加工,面对背叛反馈时体验到更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和预期奖励错误。
其他文献
智力残疾人作为残疾人就业群体中的困难群体,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应当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从特殊劳动的角度分析其表现形态和特征,将这种特殊劳动与一般劳动加
企业ERP系统中的多重数据处理体现在人和技术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ERP项目其目的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提出了多重数据处理思想,使得系统的每个模块的数据处理全是动态可
藏语特点非常独特:它自身是拼音文字,但它同时又属于汉藏语系,与汉语存在相似之处。因此,藏语兼具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特征。然而,对于这一独特语言的认知研究还很少,也就是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当前农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今后农业发展必然选择。本文在全面分析现阶段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产业
本研究主要探索了长期珠心算训练是否能够提高儿童数量加工的效率,并且这种影响发生在数字认知的哪个阶段。研究采用了多种实验范式,结合了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分别对
在畜禽饲料的贮藏与保管中,用灭鼠药是防治鼠害的手段之一,常用的慢性灭鼠药为抗凝血性灭鼠药,其特点是作用缓慢,鼠类连续数天多次采食毒物,蓄积后方可中毒致死。此类药对人、畜的
胞质钙作为信使对细胞各种生理活动具有广泛调控作用。早期的研究揭示,钙在肌肉收缩,激素、消化酶类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中起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发现,钙参与更广泛的生理过程,如生物
钢筋计算长度有预算长度与下料长度之分。预算长度指的是钢筋工程量的计算长度,下料长度就是实际应用到工程项目上的钢筋加工长度,它俩有啥区别和联系,钢筋预算和钢筋下料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出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交通轨道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