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离子特殊的电子构型、丰富的电子能级使稀土发光材料在信息显示、照明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其中Eu3+参与发光的红色荧光粉是稀土发光的热点之一。目前商用的红色荧光粉是Eu3+掺杂Y2O2S,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许多机构开始倾向于用Y2O3作为基质材料。另一方面,这种材料一般通过高温固相烧结手段来合成,不能达到尺寸均一的颗粒。而显示技术在场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 PDP)等方面的应用,要求发光材料具有适当的微观形貌。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们研究了掺杂Y2O3:Eu3+和微观形貌变化来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本论文首先用溶胶凝胶法掺杂Li+离子来观察晶场环境对Y2O3:Eu3+发光的影响。通过对其物相分析和光谱测量探讨了Li+离子掺杂浓度对晶粒尺寸和发光性能的影响,找到了掺杂Li+离子的最佳浓度。发现Li+离子的掺杂不仅改变了晶场环境,而且能够帮助晶粒增长,起到了助熔剂的作用。通过水热合成法探讨了Y2O3:Eu3+在不同水热条件下微观形貌的变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的水热温度条件下倾向于生长成片状结构;高的水热温度下倾向于生长成棒状结构。进行的红外吸收谱分析和光谱测量表明形貌对发光有重要的影响,发现高化学势条件下有助于发光强度的提高。红外测试和光谱测量表明,形貌对发光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样品表面缺陷和悬挂键的减少无辐射跃迁降低,发光强度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