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如中信泰富、中海集团、东方航空财务丑闻频发,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广泛的关注。这些企业基本都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但还是出现财务舞弊案件,最终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甚至破产,究其原因无一例外是忽视了内部控制评价。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实现各项控制目标至关重要,而内部控制评价则是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保障。企业必须重视内部控制评价,通过对企业各方面的控制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衡量内部控制是否发挥了作用,是否存在缺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将这个过程不断循环,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就会越来越完善,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继出台表明了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其中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成为当前指导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最高层次的法规。如何在上述法规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关键在于企业是否采用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自身的内部控制正确地加以衡量,进而形成客观的结论。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主要依据,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着手,阐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与依据、各主体及其职责,缺陷的认定及评价工作的程序等,并着重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方面进行组织层面的指标评价,同时强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还应当包括对业务层面的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本文以HE企业为例,选取能够衡量HE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程度的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及时发现HE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中的缺陷,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逐步完善HE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分析相关核心指标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探索规范的原则性指导如何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以期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实践活动的改进与完善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