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北部地区的浅层地质结构特征与三维建模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结构及构造活动性是地质工程评价的关键要素。根据岩性、测年数据、重矿物组合等资料,本文提出了江苏扬州北部地区第四系划分对比方案,并在浅层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包括以下几点:(1)研究区第四系可以划分为高邮-兴化和天长两个小区,前者第四系划分为五队镇组、小腰庄组、灌南组及淤尖组;后者划分为豆冲组、泊岗组、戚咀组和大墩组。(2)通过详细的第四系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东部第四系沉积物厚度较大,最厚达270m以上,西部的平原区地层相对较全,最大厚度160m左右,而丘岗区则缺失全新统和上更新统,且厚度差异较大。(3)根据浅层人工地震剖面的波组特征解释出第四系内部的3个断点及2个疑似断点(推测断层),但由于测线密度不够尚难合理判断断层的平面展布及相互关系。(4)综合浅层钻孔资料、电阻率剖面、地震资料等解释的第四系厚度及断点分布建立了江苏扬州北部地区浅层地质三维建模,认为研究区第四系在北部地区为西薄东厚、南部地层为西厚东薄,北部在邵泊湖一带存在走向NNW、倾向NEE向的隐伏正断层,而在南部存在走向NNW、倾向SWW向的正断层,底界面起伏形态具有“西凸东凹”的总体特征。(5)根据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显示的第四系、新近系底面起伏判断,位于邵伯湖底部的无锡-宿迁断裂是一条第四纪同沉积活动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约为中更新世时,切错新近系底界面落差为700m(L4测线)至900m(L3测线),错断中更新世地层(Q2)地层断距约25.5m。断层总体走向为NNW向,且具有高角度倾斜和倾向变化特征,判断为走滑正断层。
其他文献
2003年10月中旬以来,国内粮食及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6年来首次明显波动。曾长期 饱 受饥饿的人们对粮食价格的风吹草动依然保持了足够的敏感,各方人士更加关注保护和提高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人们注意到,仅2003年10月份以来,国务院召开的多次会议都突出强调要采取更直接、 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 食生产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并适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由于老化、自然灾害及使用功能改变等因素,需要加固改造的建筑越来越多。灌浆料因其早期强度高、流动性能好、微膨胀、易于施工等特点,被大量应用于既有结构的加固、改造、修补中,且效果良好。为能有效减少施工周期及降低风险,工程对水泥基灌浆料早期强度的依赖越来越高。加之灌浆料强度较高,施工中的用水量、养护温湿度、龄期等因素对其强度影响较大,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灌浆料的实际强度无法达到设
本文以龙牙楤木激素自养型细胞系为实验材料,于添加80 mL MS液体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进行悬浮培养,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分析的方法研究培养过程中有用物质--总黄
结合东海大桥防撞综合体系的研究成果,论述在海上大型桥梁的非通航孔附近设置防撞设施的必要性,以及海上大型桥梁防撞综合体系的构成、主要功能和作用,可为今后我国海上大型
基于煤矿地质勘探技术是煤矿采矿的重要前提,对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现况进行了阐述,同时从预防矿井水害、防止煤矿顶板事故、瓦斯防治及减少设计的安全隐患四个角度介绍了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