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丙烯腈在聚醚介质中的接枝共聚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430lusof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在聚丙二醇(PPG)介质中的接枝共聚合产物——接枝聚醚多元醇(POP),可用于制备高性能聚氨酯泡沫和弹性体。该聚合过程属于典型的分散聚合,始于均相体系,由于St-AN共聚物(SAN)与PPG较差的互溶性,均相体系很快变成两相体系,即连续相(PPG富相)和分散相(SAN富相)。相分离以后,反应过程涉及反应物质的两相分配和两个聚合场所共存,使得聚合过程变得非常复杂。本文通过实验和模型研究了聚合过程中单体的相平衡规律、聚合反应动力学和颗粒的生长规律。相平衡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相平衡数据。St-AN-SAN-PPG四元二相体系可以看成两个拟三元体系,即St-AN-SAN和St-AN-PPG。基于Flory-Huggins(F-H)高分子溶液理论,建立了一个拟三元两相体系的相平衡模型,用于描述St和AN在相间的分配规律。采用Hildebrand-Scatchard溶度参数和Hansen三维溶度参数估算了温度影响的F-H相互作用参数,并通过实验数据拟合未知模型参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St和AN的分配行为。大部分情况下,St和AN都趋向于PPG富相。‘’St/AN配比”明显影响它们在相间的分配行为,降低"St/AN比值”,可同时提高它们的分配系数(SAN富相浓度和PPG富相浓度之比)。St和AN的分配系数受"SAN/PPG配比”和SAN共聚物组成的影响较小,随温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拟合得到了用于计算聚合过程中单体分配系数的经验式。对间歇和半连续接枝共聚合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发现:1)随聚合反应的进行,主要聚合场所逐渐从连续相转移到分散相,导致了聚合速率和分子量(MW)的激增、接枝效率的降低和分子量分布(MWD)的加宽。单体浓度的增加、共单体中AN含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均能加速主要聚合场所的转移。2)间歇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X)表现出明显的“本体聚合”特征。将共单体的滴加设定为“饥饿状态”时,半连续聚合过程中聚合速率可分为低速、恒速和低速三个阶段,固含率的变化相应呈现出缓慢增加、快速线性增加和缓慢增加三个阶段。3)间歇和半连续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组成主要受"St/AN进料比”影响,表观恒比点为St/AN=70/30wt/wt。在75/25~60/40的"St/AN比值”范围内,整个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组成没有明显的漂移。4)接枝率主要受"St/AN进料比”影响,半连续聚合过程初期的接枝率高于间歇聚合过程初期,所得颗粒粒径也较小,但是后期的接枝率(0.2~0.3)没有明显区别。5)间歇聚合过程中,不同"St/AN进料比”(74/25-60/40wt/wt)下,分子量(MW)及其分布指数(PDI)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当St/AN=60/40时,半连续聚合过程中所得的MW及PDI明显高于间歇聚合过程,尤其在低单体进料速率下,高固含率下发生了化学交联。当St/AN=70/30或75/25时,两种聚合过程所得的MW和PDI几乎没有区别。利用矩函数法建立了描述间歇、半连续和连续接枝共聚合过程的非均相接枝共聚合数学模型,模型由初始的“自由基溶液聚合模型”和后期“自由基两相聚合模型”组成。相分离之后,单体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采用相平衡模型或相平衡模型导出的经验式估算,引发剂和CTA假设在两相间平均分配,聚合物链的两相分配采用临界链长假定处理。分散相中的链终止、链增长和链转移速率系数及引发效率从该相一形成就采用CCS-AK扩散模型估算。利用间歇聚合过程所得的动力学数据拟合了未知模型参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间歇聚合动力学,包括St和AN的转化率、PPG和大单体转化率、共聚物组成、分子量及PDI、接枝效率和接枝比,以及聚合过程中反应场所的转移。拟合得到了St-AN、AN-St、St-大单体、大单体-St间、AN-大单体和大单体-AN间的竞聚率。分散相中存在明显的“凝胶效应”和“笼效应”。大部分情况下,半连续聚合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聚合过程中体系的固含率及产品的结构特征(共聚物组成、接枝效率、分子量和PDI),但是不能很好地模拟St/AN=60/40下的MW和PDI,特别是在低进料速率下。通过连续聚合过程建模仿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体系固含率及产品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及反应条件扰动对连续聚合过程的影响。固含率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加,接枝率随着"St/AN进料比”的降低而快速增加,MW随着"St/AN进料比”和反应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增加,共聚物组成只受"St/AN进料比”的影响。与间歇和半连续聚合过程相比,连续聚合过程所得的接枝效率、MW和PDI较高。连续聚合过程中,反应条件的扰动后,体系可以较快达到稳定。颗粒的形成遵循“均相聚并成核机理”,齐聚物的吸附和接枝共聚物的缠结共同作用。实验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间歇聚合过程中颗粒成核期约在X=0.01-0.05。大单体和链转移剂(CTA)的初始浓度,及"St/AN进料比”对体系的稳定、颗粒粒径及其分布(PSD)具有重要作用。当St/AN<80/20wt/wt时,容易制得光滑的、球形的和具有清晰界面的聚合物颗粒。随着[CTA]。和共单体中AN含量的增加,颗粒粒径降低,PSD变窄。实验表明,粒径∝[单体]0.58·[大单体]-0.65·[引发剂]-0.06;理论表明,粒径∝[单体]2/3·[大单体]-0.5·[引发剂]-1/12,理论指数值与之吻合较好。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颗粒粒径的增长规律。随着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增加,颗粒粒径缓慢降低。随着“单体/PPG进料比”和"St/AN进料比”的增加,颗粒粒径缓慢增加。对于聚合过程中的PSD,半连续与间歇聚合过程间存在明显区别。当大单体与PPG一起加入到反应釜中,半连续聚合过程的PSD会演变为双峰分布而后者一直为单峰分布。当大单体与单体料液一起滴加到反应釜中,半连续聚合过程的颗粒增长规律与间歇聚合过程相似,一直为单峰分布。半连续聚合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控St/AN进料比”和“调控大单体的加料方式”调控颗粒粒径及其分布。
其他文献
1 做到“三要”(1)一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适度的表扬和褒奖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能够活跃工作气氛,对其他班组成员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因此,在班前会上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媒体行业,也是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局面,有机遇当然也会有挑战。近年来,媒体行业的竞争趋势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
按照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把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工作第一位,我国进入了核电的积极发展阶段。非能动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作为当前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社会转型期,面对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社区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
迄今为止,学者们对泰语研究越来越深刻,研究内容包括泰语语音、语法和词汇三大基本要素。泰语词汇研究材料有很多,有研究词汇概况的也有专门词汇研究的,如泰语王朝使用语言研
历史上的京津冀地区本为一体,其城市发展变迁关联密切。考察京津冀地区城市功能的变迁,展现该区域主要城市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城市功能和区位作用,具有重要现实参考价值,可为当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二课堂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为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进入了深化阶段,在这一阶段,确保集体林权的有序和有效流转显得至关重要。林权抵押是解决林业发展资金难问题的核心。目前集体林权抵押过程中,存在着集体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三项制度"是税务部门优化税收执法、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而税务文书送达贯穿"三项制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氯乙烯(PVC-g-MAH)为原料,采用正丁醇(NBA)对其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内增塑剂马来酸丁酯接枝聚氯乙烯(PVC-g-DBM),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PVC-g-DBM复合材料;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