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钦杭结合带是一条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碰撞拼贴形成的巨型板块结合带,是中国东部华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等多幕复杂构造变形运动,先后受特提斯构造域、新特提斯构造域、太平洋构造域等动力系统的控制,其构造演化和机制十分复杂和独特。钦杭结合带探明矿床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矿床形成的时间遍布各个时代,受不同时空不同类型构造控制。目前研究区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沿该成矿带强烈的结构改造、物质再造、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都没有系统解析。综合现有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出发研究钦杭结合带(东段)自晋宁期到燕山期各构造层的分布与特征、各期次花岗岩分布规律、各期次褶皱变形幕次和叠加特征、区域大断裂的活动规律,探讨了研究区内自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背景与不同动力学机制,总结了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关系。最终,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和结论:(1)钦杭结合带自新元古代到中生代先后经历了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与燕山运动,其中晋宁期经历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加里东运动后进入统一的华南地块发展阶段,印支期次发生两期褶皱造山,燕山期受陆内地块汇聚影响,陆内强烈变形和花岗岩侵入,导致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2)研究区内各期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矿化和矿床形成,断裂控制着研究区的成矿作用,例如晋宁期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华夏古地块结合带,主要受宜丰—景德镇—歙县断裂、赣东北断裂等NNE向断裂控制。燕山期是该区成矿高峰期,矿床多分布于NE向断裂与NNE向断裂交汇处。(3)燕山期成矿以铜、金、铅锌、银、铌钽、锡等矿产为主,以形成与小岩体有关的矿床为主,并且矿化特征显示出铜、金银、铅锌、钨锡的混杂或混染,燕山期中酸性岩-酸性岩浆作用对成矿作用有明显影响,特色成矿主要表现为深源的同熔型斑岩控制。(4)钦杭结合带构造运动与岩浆活动具有相同的迁移规律,东南发生新的构造事件将老构造界限向西迁移,花岗岩的分布亦具有从西向东逐渐变新的特征。这些构造运动特征与岩浆岩制约着钦杭成矿带矿床物源的富集与矿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