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超微结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nysi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取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前囊膜),并以正常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为对照,使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活性表达。2.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取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前囊膜),用透射电镜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可见端粒酶活性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见52bp大小及相差6bp的DNA电泳梯度条带)。2.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部分上皮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肿胀、减少,个别区域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结论:1. 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在维持晶状体上皮细胞一定的增殖潜能、保证晶状体的生理动态平衡和晶状体的透明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虽然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WP=4>的端粒酶活性降低,但端粒酶仍保持了一定的活性,其维持了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3.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部分上皮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肿胀、减少,个别区域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这些改变必然导致其功能的降低或丧失,引起白内障的形成。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心搏骤停是严重的全身性缺血缺氧性疾病,加上复苏过程中所经历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得复苏成功率低下,长期以来都是急诊医学的研究热点,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复苏后伴随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