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提高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meng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阶段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提出的新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农业发展、社会稳定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小康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人的素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在社会及农业经济发展中对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视也在一定方面说明了农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并对我国农民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发展不容乐观。本文研究了我国农民素质的总体现状,以现实为基础分析了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经济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理性行为假设,成本--收益分析,供求分析和人力资源理论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农民素质提高问题,还认真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农民中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素质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以上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正>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以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此病往往缠绵难愈,后期多伴有局部肌腱韧带黏连。李志道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创立
本文批判了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的“唯资本论”,指出发展中国家要跨越贫困陷阱 ,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摆脱对低效制度的路径依赖 ,而具有利他主义行为特征的政治企业家是推动制
市场,直观地说,它是商品交易的场所,从实质上来说,它是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土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人类提供劳动条件、活动空间及场所,人们利用土地,是为了获取土地的
干旱灾害是内蒙古地区最频繁的自然灾害。本文选取内蒙古东部的农牧交错带作为研究区域,利用该区域的降水数据、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等,基
<正>通过五年的拼搏,"十二五"规划"打造千亿产业,培育千亿强市"一定能够完成;通过十年的努力,把仁怀市建设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回首刚刚过去的2011年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发达国家以此来保障农民收入稳定,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而发展中国家则将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繁荣,规模不断扩展的游戏产业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与立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也越发明显,由于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界定模糊,导致当前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指出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吉林省立足现实、
架子牛育肥是指对年龄在1.5岁左右未经育肥的架子牛进行短期的育肥,使其快速增重的育肥方法,一般经过100~120天的育肥体重可达500kg左右。这种育肥方法具有饲养周期短、增重
现实社会中农民土地使用权利、处分权利、收益权利不断遭到来自国家政府、农村集体和各类经济组织的“合法”剥夺和非法侵犯。种种社会不公的情况在农民身上毫无保留的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