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结合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分析迪金森诗歌的艺术特色。迪金森的诗歌一向以新奇见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而陌生化效果是通过把原本熟悉的事物以新奇的方式呈现,从而增加审美时间,唤起注意力。这恰恰与迪金森诗歌作品的新奇感相吻合。结合陌生化理论,迪金森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与众不同的视角观点将得到清晰的展示。另外,在揭示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时,本文还加入了历史分析法。通过分析迪金森童年的生活经历,隐居生活的原因,及一生受到的宗教熏陶,揭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背后另类的生活经历。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引入陌生化的分析视角,力求创新。第二章分析作者陌生化的创作手法----非传统的修饰语和意象的选择,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的矛盾,以及诗歌中观点的突然转折四个部分。这一章主要选择迪金森诗歌中较有代表意义的宗教主题和自然主题诗歌作为分析对象。第三章集中探讨迪金森对于死亡和永生主题的陌生化视角。与人们对于死亡的传统概念不同,这位女诗人敬畏死亡,同时也把死亡和永生相联系看待。然而她所谓的永生并不同于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尽管对于《圣经》上关于永生的教导极为熟悉,她却总是无法肯定自己与永生有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挣扎之后,迪金森决心抛开传统观念,提出了自己对于永生及天堂的全新理解。第四章旨在揭示迪金森诗歌陌生化特色背后的深层原因。这一部分引入大量关于诗人的生活背景资料。不难发现童年的阴影使她逐渐步入隐居,沉浸在自己的写作和幻想世界中。另外,宗教的熏陶也令她在内心中酝酿着对于权威的反叛,甚至很多时候会产生自我矛盾。这些生活经历都更能深入的解释其诗歌上陌生化艺术特色的成因。结论部分先是对陌生化理论作出总结,并总结其与历史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可行性。其次,全面评价迪金森诗歌上陌生化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另外,最后也提出研究中的一些启发及对于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