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0+CD8+T细胞的转录组及表型分析

来源 :锦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IL-10是具有多重效应的细胞因子,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或者CD4+T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起免疫调节作用,直接作用于CD8+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则起免疫活化作用。迄今对IL-10+CD8+T细胞中的了解有限。我们使用IL-10e GFP报告基因小鼠,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诱导CD8+T细胞产生IL-10,然后分选出IL-10e GFP阳性和IL-10e GFP阴性的CD8+T细胞,对这两组细胞进行RNA测序。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探寻IL-10+CD8+T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特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及其它手段方法对这些特性和表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IL-10+CD8+T细胞的转录组特征可能部分是由于IL-10通过自分泌作用于CD8+T细胞产生的。为了进一步了解IL-10作用于CD8+T细胞产生的转录组改变与IL-10+CD8+T细胞本身的转录组有什么区别,我们还对IL-10处理和未处理的CD8+T细胞进行转录组分析。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有利于探明IL-10+CD8+T的特性,为利用这群细胞治疗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淋巴细胞的获取与培养:CO2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摘取淋巴结,研磨后过滤获得单个淋巴细胞,计数后培养。2.磁珠法负向分选细胞:对获取的单个淋巴细胞使用含有特定抗体的磁珠进行孵育,然后使用磁铁吸附磁珠,上清中含有分离后的细胞。3.流式细胞术分选细胞:对获得的淋巴细胞进行表面染色,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对目的细胞群进行分选。4.RNAseq:使用磁珠负向分选CD8+T细胞或者使用流式细胞仪对活化的T细胞进行分选,然后对分选的CD8+T细胞使用第三代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5.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对T细胞进行表面及胞内染色,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这些细胞进行表型分析。结果1.通过分析IL-10-CD8+T细胞与IL-10+CD8+T细胞的转录组数据,了解了IL-10+CD8+T细胞的转录组特征。2.发现CXCR6和Tim-3高表达于IL-10+CD8+T细胞表面。3.通过比较接受IL-10信号刺激和不接受IL-10信号刺激的CD8+T细胞的转录组,了解了IL-10对CD8+T细胞的转录调控。结论相比于IL-10-CD8+T细胞,IL-10+CD8+T细胞是一群高表达CXCR6和Tim-3,有更强杀伤潜力的T细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Lapar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LUS-MWA)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相关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纳入及剔除标准,共选入1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消融组和切除组,各纳
目的1、探究膀胱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VI-RADS)术前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应用价值。2、评价包含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抑制剂BGJ398和m TOR的抑制剂雷帕霉素共同抑制FGFR途径和m TOR途径后对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实验组分别采用连续浓度的BGJ398、雷帕霉素、及1:1比例混合的BGJ398和雷帕霉素两种抑制剂混合物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剂量范围为0.125-8×IC50。Cy Quant细胞增殖
目的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同时对相应的分子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三院以及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经过诊断后确定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女性患者共40例,进而获取其癌组织标本,此次实验中共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及超声造影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共计82个病灶,手术组为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病灶40个,微波消融组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病灶42个。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即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血清总胆红
目的乳腺癌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大大降低了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乳腺癌患者日渐增多,很多低复发风险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如何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有学者发现了21基因检测及复发分数(RS)对于早期lu
目的利用GEO数据库的高通量数据挖掘与乳腺癌早期诊断有关的分子标志物,并且探索目的基因的作用方式。方法1.通过检索GEO数据库,得到了三个与乳腺癌早期诊断相关的最优数据集GSE29431、GSE21422、GSE22544。2.将数据集分别用GEO2R分析后,筛选出三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共词分析得出三组数据集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3.将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
目的研究氯喹抑制梓醇对人胃癌AGS细胞自噬的作用后对梓醇促进胃癌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10、20、40、80、160μmol/L浓度的梓醇处理AGS细胞24h,采用CCK-8法观察梓醇(Catalpol)对AGS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梓醇对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和ATG12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梓醇与自噬抑制剂氯喹(C
目的观察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ircHIPK3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124-3p(mi R-124-3p)作用对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分子机制及意义,为寻求神经胶质瘤的生物学特点及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9年03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神经胶质瘤病例为研究对象,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
目的免疫细胞治疗被认为是目前在抗肿瘤领域中最有潜力、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治疗技术,尤其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尽管CAR-T细胞疗法已在血液瘤中获得十分显著的疗效,但其在实体瘤中的应用依然极具挑战性。与T细胞类似地,巨噬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吞噬功能的免疫细胞,也具备杀伤肿瘤细胞的潜能。这提示我们,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巨噬细胞的这一潜能,将有望为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