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种植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魏作为药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间历代本草或药典都有记载。这一古老的药物,在我国至今不衰,说明它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上,有确切的疗效。由于服用简便,所以在民间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阿魏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别为:英(维吾尔名)、萨斯尔(哈萨克名)、兴滚(蒙名和藏名)等。过去,除新疆外,其它民族用的都是进口阿魏。解放后,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国产阿魏得到肯定,并且在1977年版的国家药典中收载,从此改变了文字上记载的我国不产阿魏而依赖进口的局面。阿魏药材是一种具有特殊葱蒜臭味的树脂,阿魏原植物属伞形科阿魏属中的少数植物。阿魏原植物目前在国内仅新疆有分布。新疆作为我国阿魏生产基地,今后能否保证药用的需要,还在于产地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阿魏药用植物资源在自然状况下越来越面临枯竭,要解决物种的生药供应,除了要加强自然保护外,必须进行人工栽培生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人工栽培试验至今,断断续续近三十年,因阿魏特有的生长习性等原因未能成功。2004年开始我们分别在新疆阿魏原产地新疆伊宁县喀什乡北面阿布拉勒和新疆阜康对新疆阿魏FerulasinkiangensisK.M.Shen和阜康阿魏FerulafukanensisK.M.Shen.的野生护管及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按照GAP要求对阿魏原产地的环境、阿魏生物学特性、物候期有效成分含量变化,阿魏原植物的繁殖方法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阿魏原产地护育、规范化人工栽培及建立SOP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在已实施的集抄系统中,提出了将独立的变台考核系统、居民集抄系统、变电站抄表系统、大用户抄表系统整合成为综合集抄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此综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介绍
目的:以豆科植物千斤拔属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Willd.) Prain)的根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揭示大叶千斤拔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并对其抗炎作
目的:对西伯利亚白刺叶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研究。对西伯利亚白刺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用GC-MS分析其油脂成分。  方法:1.采用HSCCC技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