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会形成邻避困境?”“我国邻避设施生产应当如何进行?”“政府应当如何回应城市居民的城市权利集体性表达?”这三个疑问是本文致力于解答核心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的价值所在。本文引入城市权利理论,希望借助城市权利的理论视角解释邻避困境生成逻辑,并在城市权利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邻避困境的化解之道进行规范性思考。城市权利实质上是一种空间权利,是享有城市空间资源和参与城市空间生产的权利,是共同享有城市发展成果和共同承担城市发展成本的权利,是按照集体意愿塑造城市的权利。 在城市权利的理论视角下,居民反对邻避设施生产的邻避行动是一种城市权利诉求的集体性表达,居民与政府在邻避设施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的认知分歧引发了邻避冲突,邻避设施生产中的城市权利缺失以及政府在回应邻避冲突中的认知与行动偏差使得冲突难以化解最终陷入邻避困境。认可与实现城市权利是走出邻避困境泥潭的关键所在。 本文认为在邻避困境演进的过程中存在两个不同层次的过程,即邻避设施生产的过程和邻避冲突演进的过程。本文结合我国典型的邻避冲突案例对这两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剖析,寻找邻避设施生产中的矛盾触发点和冲突演进的影响要素。本文认为我国邻避设施生产过程中对城市权利的忽视,以及政府对邻避冲突的认知和行动偏差是邻避困境形成的主要成因。当设施所在地周边居民的城市权利在邻避设施生产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必然引发邻避冲突,而政府在回应冲突中的认知和行动偏差,导致邻避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邻避困境。 本文从认可和实现城市权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化解邻避困境的可行之道,认为困境化解要构建容纳城市权利的邻避设施生产模式,同时,政府应当对重新定义公民的邻避行动,并主动建立前置性的沟通协商机制,形成寻求共识为前提的冲突回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