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总结典型地区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政策的设计思路、主要做法和问题,了解医务人员对编制备案制改革的看法,比较实施编制备案制后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期为我国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的全面推开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内容:1.梳理我国公立医院编制制度改革的相关概念、理论。2.分析调研地区公立医院编制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3.分析、比较实施编制备案制后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务人员的满意度。4.提出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编制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定性访谈方法,梳理相关理论、政策和文献,构建编制管理方式对医务人员满意度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医务人员满意度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分析比较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务人员满意度情况;根据职业类型和职称类型分层之后分析比较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务人员满意度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之后分析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对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1.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占比为56.5%。2.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对自身编制类型、薪酬水平、总收入、养老保险及岗位聘用评定条件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备案制医务人员在岗位评定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审批制医务人员,其他方面均低于审批制医务人员。3.按职业分层之后不同编制管理方式护理人员在总体满意度、薪酬水平、养老保险、岗位评定条件等方面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备案制护理人员总体满意度和岗位评定满意度高于审批制护理人员,薪酬水平和养老保险方则低于审批制护理人员;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技行政人员在薪酬水平方面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备案制人员满意度高于审批制人员;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生在岗位评定方面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备案制人员满意度高于审批制人员;按职称分层之后,初级职称中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务人员在总体满意度、薪酬水平、养老保险、培训与工作职责匹配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审批制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备案制人员;中级职称中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编外人员高于审批制和备案制人员。4.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与编外人员相比,编制审批制和备案制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对备案制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影响更大;编制改革满意度方面,审批制和备案制医务人员对备案制改革政策设计满意程度降低一个或一个等级以上的可能性分别显著下降了 32.5%和56.7%,对备案制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影响更大;薪酬养老满意度方面,编制审批制和备案制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薪酬养老的满意度,对备案制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影响更大;在职业发展和岗位评定方面,与编外人员相比,两维度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样本地区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2.总体来看,公立医院编制制度改革措施对备案制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及编制改革、薪酬养老、职业发展和岗位聘用四个维度方面的满意度影响更大;近50%的医务人员认为编制备案制更加适合公立医院当前发展。3.不同编制管理方式医务人员对薪酬福利、养老保险方面的满意度差异最明显,薪酬福利、养老保险仍是后续改革政策完善需要努力提升的方面。政策建议:政府层面:一是加强备案制改革顶层设计,建立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二是完善编制备案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做好跟踪监测,及时了解医务人员的反应和满意度。医疗机构层面:一是完善备案人员管理,努力提升其社保待遇;二是注重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关注个人成长。医务人员个人和社会层面:一是适应公立医院备案制改革政策,加强自身修养;二是引导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正面报道,做好改革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