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艺术家游世心态。
1989年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落下帷幕,“游世艺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90年代的艺术风格普遍的表现出游世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政治波普”、“顽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这几种艺术思潮中,这些艺术思潮构成了90年代艺术对80年代艺术的反叛主体。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游世心态。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庄学,进而有庄子身后对其继承发展和深化的魏晋时期的“名士"风范、李白的游世思想、林语堂的文学语言等。这些都是当代艺术家游世心态的先导。
90年代游世与历史上的游世不同之处在于,当它解构80年代的文化精神的同时,就形成了它与同时代的同步性,随着90年代商品社会的繁盛,游世心态成了与社会进程相符合的一种心态。21世纪来到后,游世心态已经消解在商品社会中,解构了自身的游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