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行是一种在短距离内便捷灵活的交通出行方式。促进城市人群的步行活动不仅可以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而且对城市效能来说具有多元的外部正效益。然而,在机动化时代,步行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土地利用的“车本位”思想占主要地位,步行发展空间急剧收缩,使得步行出行活动大幅下降。因此,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特征与步行出行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如何影响城市人群的步行出行活动。对南岸区10个街区进行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并通过Arc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统计,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并运用Spss进行土地利用要素与步行出行特征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归纳总结出街区土地利用特征与步行出行的关系。研究结论是:路网密度的提升对街区步行上学、步行生活服务(银行、邮局、水电气、电信等)有主导性的影响;步行网络的连通度对街区步行上班、步行逛街购物、步行文化娱乐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商业办公用地比与公交网密度对商业服务半径与商业人气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对步行出行影响而言属于非主导因素;住区绿化品质以及街区公园对休闲散步时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非街区路网密度与步行网络连通度占主导因素。最后,提出需要改变“车本位”的思想,而应当以人为本,以适宜步行出行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可持续、有活力的城市。结合土地利用与步行出行的内在关系,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促进城市街区步行活动的土地利用的系统性策略,并总结思考本文研究的不足与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