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nnich反应的蚕丝蛋白功能化修饰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丝具有外观华丽、光泽优雅、手感柔顺及卫生保健等特点,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材料中。近年来,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又被应用于生物材料基料研究中。但是,作为一种蛋白质材料,蚕丝存在易黄变、脆损、折皱等储存稳定性问题,通常需要采用一些功能化修饰方法改善其性能。本文借鉴Mannich反应修饰原理,制备6只含有伯胺结构的染料型修饰剂,利用染料具有颜色、易于定量分析的特性,考察了氨基类型、位置以及水溶性对Mannich反应修饰效率的影响。结合相对固色率和密度泛函数理论(DFT)分析结果,获得如下结论:当修饰剂具备芳伯胺结构、良好的水溶性并且氨基空间位阻较小时,修饰剂对蚕丝的Mannich反应修饰效率较高。该研究结果为设计合成其它蚕丝蛋白用功能化修饰剂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具有水溶性的芳伯胺型紫外线吸收剂(S-H-1)和受阻胺光稳定剂(S-H-2),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氢谱表征其分子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两种光稳定剂均具有紫外吸收性能,并且在可见光区无吸收,不会引起应用材料着色问题。利用Mannich反应修饰原理,S-H-1和S-H-2修饰后的蚕丝织物表现出优异的耐湿处理牢度;并且在相同用量下,S-H-1修饰的蚕丝比商品化紫外线吸收剂UV-FAST-W整理后的蚕丝具有更高的UPF值和耐久性;S-H-1和S-H-2修饰蚕丝后,对蚕丝白度无影响;采用2%owf的S-H-1和S-H-2修饰蚕丝,经10 h紫外辐射,S-H-1与S-H-2修饰蚕丝的断裂强力比原蚕丝分别提升8.2%和8.5%;并且,S-H-1修饰蚕丝的平均黄变速率是原蚕丝的28.13%,S-H-2修饰蚕丝的平均黄变速率是原蚕丝的47.09%,因此,S-H-1和S-H-2修饰均可提高蚕丝织物的耐光稳定性。设计合成2只芳伯胺型荧光增白剂P-1和P-2,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分子结构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发现,两只荧光增白剂具有吸收紫外线并且发射蓝色荧光的性能。用荧光增白剂P-1和P-2对蚕丝进行Mannich反应修饰,探究荧光增白剂用量对蚕丝白度的影响,并对比修饰前后蚕丝的反射率,结果表明:P-1和P-2修饰使蚕丝白度由66.42分别提高到71.61和73.70,白度提升明显,并且具有优异的耐湿处理牢度。本论文研究发现,具有芳伯胺、水溶性和对位氨基的结构更有利于Mannich反应修饰蚕丝;设计合成的光稳定剂和荧光增白剂通过Mannich反应修饰蚕丝,获得良好的修饰效果。这为今后进一步设计开发基于Mannich反应的蚕丝蛋白功能化修饰剂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综述了稀土纳米材料的液相制备方法及应用.主要介绍了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电解法、聚乙二醇法、醇盐水解法和微乳液法等.同时对其在发光材料、陶瓷材料、催化剂、
采用单螺杆挤出机对ABS和PP进行了共混挤出,研究了极性化SBS的加入对其共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极性化S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和抗冲强度
保证轨道车辆在紧急状态下安全可靠的运行,蓄电池作为轨道车辆的后备电源必不可少。为确保电池可随时投入运行,应当对电池进行安全可靠的管理。在电池管理系统中,荷电状态是
造成普通教师对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消极、抵制态度的原因是及其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对未知的恐惧与担心可能是大多数教师抵制课程改革的一个直接的心理原因
在SDH微波传输技术中,电磁波在空间内有多径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它引起接收电平下降,从而使载波噪声比和载波干扰比下降,同时由于频谱失真造成脉冲波形失真,而产生码间干扰(包括
金刚石异常双折射的不同形式和组合是生长应力和生长期后应力作用的结果,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已加工成薄片的金刚石,可以了解金铡石的生长期次和塑性变形的特点,金刚石异常双折射
【正】 一、清代档案的特点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吸取了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它虽然沿袭明制,设立了内阁及吏、户、礼、兵、刑、工
分别采用浸渍法、共沉淀法和P123改性的共沉淀回流法制备了不同的Ni-ZrO2催化剂,并利用BET、XRD、TPR、TGDTA和TEM对催化剂的性质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Ni-ZrO2
刑事侦查学的基石范畴的研究是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刑事侦查学的基石范畴是刑事案件,因为:1.刑事案件是刑事侦查学理论体系中最抽象,最一般,最简单的范畴;2.刑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