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使该技术已经在各研究医学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酶、生长因子、疫苗和单抗等,已成为医药生物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但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细胞密度低、血清来源不稳定、成分不确定等。目前,世界众多研究领域集中在优化细胞培养环境、改变细胞特性、提高产品的产率并保证其质量和一致性上。筛选最适细胞培养条件能有效提高细胞培养的效率,节约成本,促进细胞大规模培养方法的完善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对DF-1细胞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探索。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AL)和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会导致机体生长发育迟缓低下,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二者皆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在体外细胞水平证明ALV-B和NDV存在协同感染的现象,拟通过对共感染ALV-B和NDV在细胞转录水平与单独感染的差异性分析,证明ALV-B和NDV具有协同促进复制作用,协同增强感染和致病能力,且为研究联合防控及生产潜在二联疫苗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本研究在培养DF-1细胞过程中,采用单因素法从培养基,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双抗浓度共四种因素进行筛选,通过初步的实验结果探索出各不同因素影响细胞生长的适宜范围。在培养基方面,探究DMEM高糖培养基、DMEM低糖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的影响;在接种密度方面,将细胞单悬液的细胞浓度调整为8种,探究不同接种密度的影响;在血清浓度方面,配制出12种血清浓度的生长液探索不同血清浓度的影响;在双抗方面,配制7种浓度的双抗细胞生长液,探究双抗浓度造成的影响。根据初步确定的范围设置进行重复实验,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通过对各因素影响下细胞生长情况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并最终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最适条件及范围。结果表明DF-1细胞在DMEM/F12培养基,接种密度为5×105个/mL-7×105个/mL,血清浓度在7.5%-12.5%范围内的条件下生长较好。按照探索条件培养细胞,用于病毒感染实验。设定单独感染ALV-B组、NDV组、共感染组和PBS对照组。接种病毒后,分时间段收集各组细胞提取病毒核酸,进行反转录实验得到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病毒转录水平的检测,采用相对定量法常用的2-△△ct法进行分析,同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确定DF-1细胞感染了两种病毒后的病毒复制情况和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单独感染NDV组的转录水平高峰出现在48h,共感染组的转录水平在72h时显著高于单独感染组。说明两个病毒共同感染后对细胞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随着病毒量的增多,细胞活性降低,同时证明了ALV-B和NDV存在协同感染的现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ALV-B和NDV的协同复制及致病作用,不仅对后续研究ALV-B和NDV协同机制明确了方向,更将为禽肿瘤疾病或其它禽病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为预防和治疗禽类疾病提供了新思路。DF-1细胞培养条件在DMEM/F12培养基,培养密度为5×105个/mL-7×105个/m L,胎牛血清浓度在7.5%-12.5%下培养效率高。ALV-B与NDV可以共感染同一细胞并能促进病毒的转录、复制,增强病毒的感染能力,具有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