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青沟居民野生植物食用和药用地方性知识的调查和评价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wenyi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文献研究法、野外调查法及定量研究法对内蒙古大青沟范围内的蒙古族、汉族居民采集、利用的食用和药用野生植物地方性知识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旨在为当地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青沟居民通过口传手授的方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民间植物命名方面,当地居民共提供有关食、药用野生植物名称162条,对应83种、3变种、1变型野生植物物种,分析其民间植物名称及植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民间植物命名依据和命名特色。民间植物名称与科学名称的对应率显著,说明植物名的科学知识与传统知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野生植物的利用上,食用野生植物共57种、3变种、1变型,涉及野生蔬菜、饮料、零食、水果、调味、粮食、油脂用等7种类型;民间药用野生植物共54种、1变种、1变型,兽药用野生植物共6种,并对利用方法、利用部位及民间药用植物的功能主治等地方性知识做了总结、分析;药食同源野生植物共25种、1变种、1变型;商品用食用及药用野生植物共16种。在食用及药用野生植物的综合评价上,运用食用植物文化重要性指数(CFSI)对当地居民采集利用的食用野生植物展开评价,共分为6组。结果表明,当地居民中接受程度高、利用价值高,并在饮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植物种类只占所有食用野生植物种类的14.76%。运用打分排序法对民间药用野生植物展开潜在利用价值评价,共分为4组。最具开发应用前景的种类有16种。采用Jaccard指数对大青沟蒙古族、汉族居民之间利用的食用与药用野生植物的相似性进行评价发现,在食用野生植物利用上有极高的相似性,但在药用野生植物的认识和利用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其他文献
英国培根曾说过,“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的幸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关于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学阶段
在过去的5万年间,整个地球已经失去了许许多多的大型动物。在这些已经消失的大型动物中,不乏当时的标志性哺乳动物,如长毛猛犸象、披毛犀等。我们不禁疑惑,它们的灭亡究竟是因为
百草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一种高毒性季铵盐类除草剂,对人畜均有极强的毒性。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仍以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较差,因此中毒后病死率极高,已成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