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几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势头较热,文化消费的潮流也逐渐兴起。由于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的终端环节,从文化消费数量和水平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文化消费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能够推进产业升级、扩大国民内需、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建议及经济的增长。随着文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的文化创新,推出不同的文化新产品,并为新产品做相关的宣传。卖方在原有的文化品牌下推出文化新产品无非有两个方向:横向的属性特征多样化和纵向的属性特征深度化。因此,本研究从心理距离的解释水平理论视角,将文化新产品向消费者传达的信息分为两类,探讨不同信息类型和解释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以及感知价值在该作用机制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共有四个实验组,首先经过预调研确定本研究的刺激物为教育和旅游,实验设计方法是2*2的被试因子分析法。研究共有四个假设,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证假设一、假设二和假设三,探究消费者的文化新产品消费意愿的信息类型在解释水平作用下的机制;第二部分检验和证明假设三和假设四,研究顾客感知价值对信息类型和解释水平的匹配性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中介效应。实验开始于2014年暑假,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了上海高校共244名大学生。在确定了本研究的四份问卷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以及信息类型和解释水平得到有效地操控之后,利用SPSS Statistic19.0中文版软件对所得的226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研究成果:信息类型与消费意愿没有关系;解释水平与消费意愿没有关系;在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下,信息类型与消费意愿显著相关;感知价值对匹配性和消费意愿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所得研究结果启示商家针对不同的文化创新新产品,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解释水平和心理表征,进而增加顾客感知价值、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品牌忠诚度,实现企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