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喷雾景观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a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景是景观中的亮点,人们可以从水景的表达中感受到自然、地域、文化的综合印象。因此水景应该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持续发展,并体现出鲜明的场所特点、地域特征、文化气息,成为现代景观中亲切而宜人的独特空间。随着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出现,更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设计师素质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更加优美的兼具生态与个性设计的水体景观渐渐出现。喷雾景观的出现,为传统的造园手法和景观设计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喷雾景观是一种新型的水景形式,它可以真实的模拟自然界的雾景,增益景观并改善环境。目前喷雾在国内没有统一的称呼,本文在前言部分对文章的几个关键词进行了定义,包括:喷雾、喷雾景观以及景观喷雾系统。前言第三部分对喷雾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作为营造景观的基础,喷雾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详细研究了景观喷雾系统的组成及喷雾原理,为喷雾景观的营建提供了基础依据。根据设计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喷雾组件,从而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文章第三部分从两个方面对喷雾景观的分类归属进行了研究。从景观的角度看,人造水景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喷涌、垂落、流变及静态,喷雾是喷泉的一种。从自然界常见水体景观的形态又可将水景分为以下三类:传统的水景、冰雪景观以及雾景。传统的水景包括瀑布、湖泊、溪流、湿地,涌泉等等,而冰雪景观和雾景需在特殊的地理和环境条件下才可能形。然而喷雾系统可以不受环境条件的制约,营造出云缭雾绕,烟气蒸腾的绝妙景象。喷雾具有以下一些景观特征:首先喷雾景观具有美学特性,雾景或动或静都能表现出美的形态,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其次喷雾景观具有可塑性,可依据设计实现其与环境相协调,构成主景、辅景、近景、远景的丰富变化。此外喷雾景观具有可接近性,喷雾景观以其独特的性质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同时,喷雾景观还具有意境美,在景观中能够给人带来神秘、梦幻的感觉,产生景有限而意无穷之感。喷雾作为一种园林造景要素,其应用设计应遵循从宏观到微观原则,对功能定位到具体设计的过程,进行整体考虑。营造景观的目的是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舒适、优美、自然,故以大自然的水态为蓝本进行水体景观的设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是一个基本原则。现代人需求的多样性、心理的不定性和行为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景观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来满足人们多方位的需求,因此喷雾的设计也应遵循多样性原则。由于喷雾具有可接近的特性,其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原则。此外,优秀的景观是多种园林要素结合而组成的,喷雾同样要与其他的景观元素相结合,因此在设计中要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此外喷雾景观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文化和地域特性,从而才能营造出具有特色的景观效果。本文第六部分以西单文化广场喷雾景观为例介绍了喷雾景观的营建。最后分析了喷雾景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女性主义法学作为后批判法学的一个分支,在美国的理论界和司法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女性主义法学在批判传统法律理论和现行法律制度的时候,运用了意识觉醒、女性主义实际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在此之前对工程可行性进行过全面深入的论证,在论证工作中直接影响可行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变
对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生物学中考试题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复习备考的建议。
国际经验表明,全球范围内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按照干预实施的需要,运用文献回顾和数据资料从个体/社区、服务提供以及政策措施三个层面剖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
新时代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与“一流期刊”培育提供了机遇,基于融合发展思路,从理念意识、办刊模式、学术话语权、编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高校
为了推动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的长期持续发展,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体系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表明:田径教练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不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检验工程项目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机电安装市场的日益放开,企
<正>意大利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纳米纸张,在该纸张的生产中运用了纳米技术,该纸张可以防水防菌,可以作为印刷载体,如果需要,还可以制成荧光纸张。意大利科学家称,他们已经成功地
期刊
随着网络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推广,建立教学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撑平台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有着深刻的意义。现实环境中对于建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是有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