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质门脉高压症的CTA诊断及其介入治疗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h79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由肝内或肝外多种疾病引起门静脉压或肝静脉嵌塞压>3.33Kpa(25mmHg)或肝静脉压力梯度>2.0KPa(>15mmHg)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依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肝前性、肝性、肝后性。肝性又细分为窦前性、窦性、窦后性和窦后混合性。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有门静脉血流增加、门静脉血栓形成或阻塞、急慢性肝脏疾病、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以及心脏疾病。本课题针对门静脉高压症形成的多因素性,对不同性质的门脉高压症,特别是对肝癌肝内动静脉分流、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氏综合征、以及门静脉主干狭窄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进行了临床系列研究,重点对其所涉及的多排CTA技术以及相关介入治疗结果进行阐述与分析。 一、肝癌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CTA诊断及临床意义 通过对127例HCC患者的肝脏MSCT动态增强扫描,其中检出APS阳性征像,并获DSA证实的患者进行肝动脉期CTA重建。以DSA为标准,对照分析CT横断面和CTA上APS的表现特征及其对APS的诊断能力。 结果表明:在127例HCC患者中,52例(40.9%)DSA证实合并APS,中央型33例(26%),周围型19例(15%)。在DSA证实为中央型的33例,CT横断面和CTA均无假阴性病例;CT横断面发现4例假阳性病例,结合CTA可完全排除。DSA证实为周围型的19例,其中3例在CT横断面和CTA均表现假阴性;CT横断面发现8例假阳性,结合CTA可排除其中6例。CT横断面结合CTA诊断APS的敏感度为94.2%(49/52),特异度为97.3%(73/75),准确度为97.6%(124/127),阳性预测值为100%(49/49),阴性预测值为96.2%(75/78)。在CT诊断符合APS的52例患者中,CTA与DSA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显影范围相符的有40例(81.6%)。与DSA比较,CTA对APS分型的符合率达88.5%(46/52例),其中中央型APS达90.9%(30/33例),周围型APS达84.2%(16/19例)。CTA可直观地显示23例中央型APS的供血动脉,其中19例为肝固有动脉分支,4例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
其他文献
在桥梁结构工程中,涉及到诸多异形工作面的混凝土施工,这对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流态混凝土的使用,能够有效解决类似问题,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桥梁结构
[摘要] 目的 探討早期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及亚低温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对照组采取早期亚低温联合后期高压氧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亚低温联合早期高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以其强大的优势,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为了与时俱进,高校档案
为了研究压电体在海洋中受迫振动发生形变产生电场的复杂问题,以柔性压电发电装置为例,选择聚偏氟乙烯(PVDF)为压电体,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三维数值水槽的建模
分析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版权管理和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在OMADRM2.0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图书馆移动服务版权管理平台,介绍平台的功能架构和业务流程,从而实现基于Android客户端的
目的:探索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800例血清标本IgG、IgA、IgM和补体C3、C4。结果:本组试验统计中,有一半出现异常结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第一部分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幼鼠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的研究目的:为模拟人体淤胆型肝炎建立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幼鼠模型,研究急性肝内
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便捷了生活却也吸引了大量攻击,如何有效防护大型互联网网站的安全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安全防御技术多为被动防御技术,存在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