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时间最久的场所,是学校中必备的教学区域。“教室”总是伴随着“班级”一起出现,然而人们对于班级的关注热情,远远地超过了对教室空间的关注。相较于意识形态凝结体的班级,以固定空间为标准的教室,所能包含的文化价值并不为学者们所深究,一直是藏在角落的秘密。教室中所包含的文化,虽不如班级文化般纷繁复杂,但教室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新基础教育”实验中的教室文化,它充满了内生力与育人价值,作为班级文化的一份子,与其一同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呈现和创生,影响着学生在教室中的生存样态。因此,本研究从潜在课程的视角,利用参与式观察、访谈法,进入到正在进行“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共生体学校Z小学进行田野调查,对“新基础教育”实施中的小学教室文化开展考察。本研究回顾了教室的发展历程,在以往学者们的研究上,尝试将教室文化作了新的理解,教室文化着重凸显班级文化中,由物质(包括教室内部、教室外墙及走廊)为传播主体所衍生的亚文化,并依据生命生长的层次,尝试阐述了小学教室文化构成要素的稳定与安全层面、自我实现层面以及爱家与爱国层面。此外,本研究在实地考察中探讨了Z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要求,总结了“归真”(富有真意,真诚用心)、“向善”(敬畏生命,见贤思齐)、“创美”(愉悦审美,创造生活)的建设原则。本研究关注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生命自觉的教育理念,从生命如何自觉的理解到教室文化自觉的探索,研究“新基础教育”中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教室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回顾了“新基础教育”从发展性研究到成型性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室文化建设实践,从教室环境布置为主的教室显性文化和以教室人际关系、班级个性形成为主的教室隐性文化两个方面来挖掘小学教室文化的价值,特别是对学生追求生命自然生长的育人价值,关注教室文化建设从环境育人到文化育人的质的变化。本研究关注了人在教室活动中的生长,通过实地考察探究小学教室文化育人的现状,从课堂教学到教室文化创设,关注学生在教室环境布置中的自觉意识养成,跟踪记录某班学生小组的表现。在小学教室文化的育人价值开发上,提出了唤醒小学教室文化育人的思维自觉及生成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构想。本研究为我国小学教室文化提供新的切入点,弥补小学教室文化质性研究的不足,关注小学教室文化的育人价值,落脚到人的生长发展,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经过教室文化建设中所得到生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生命的意识、对外部世界的意识,希望对重建学生在教室中的日常生活、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