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时间观研究

来源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人类从未终止过对时间的思索。马克思的时间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的认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在他的唯物史观视域下科学地向我们揭示了社会时间的存在与变化发展规律。本文第一部分从西方哲学史上三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观入手,通过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体性时间观、以康德为代表的主体性时间观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主客统一的时间观的介绍,间接指出了马克思时间观形成的理论基石。由于马克思时间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变化、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本文对马克思的时间观的研究又分为马克思早期的时间观和马克思思想成熟时期的时间观两部分。但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马克思的时间观主要还是指马克思思想成熟时期的时间观即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时间观。本文的第二部分即对马克思早期的时间观做了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博士论文中的感性时间观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类本质时间观。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对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时间观进行详细分析,主要从其本质、特征和超越性三个方面展开。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时间观是以现实的人为前提,从人的生产实践出发形成的时间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时间观,是生产劳动过程的持续与扬弃。它通过生产劳动的创造性和毁灭性不断地实现自由劳动对异化劳动和物质性劳动的扬弃,自由时间对必要劳动时间的扬弃,为社会和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从特点上讲,马克思的时间观实现了时间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时间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时间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特征。从研究价值上来讲,马克思的时间观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对学术理论和现实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马克思的时间观的研究和学习,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握唯物史观的精髓,学会用批判的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增进人们对马克思时间观的了解,更好地把握社会时间及其发展规律,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正>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是员工岗位任职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岗位胜任能力、提升队伍素质的基本保证。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以下
结合读后续写的提出背景和特点,分析读后续写题型的评分标准和存在的问题,从有效梳理文章情节、树立文体意识、罗列续写提纲、利用文章开头和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语言
<正>年近不惑之年的王先生是一位冬泳爱好者。天气转凉后,他每天都坚持游泳。前段时间,王先生发现身上出现了片状红斑,而且很痒,还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和腹痛等症
介绍PLC在华工厂电力监控系统中用于数据监测和输出控制的程序设计及应用。
讨论了影响口令安全的有关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