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苗族刺绣文化特征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yy888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江苗族刺绣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绣法多样、工艺精湛、特色鲜明,浓缩了台江苗族人的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现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被国家列为重点项目之一以及在现代服装“国潮”崛起的流行趋势让富有文化底蕴的女装设计需求日益递增的背景下,工艺精湛、历史悠久、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台江苗族刺绣在现代设计转化中具备了可行性与潜力性。为了使台江苗族刺绣能够活态化传承,丰富现代女装的视觉信息与提升服装设计方案质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设计实践、总结归纳的研究方法,将台江苗族刺绣文化特征引入现代女装设计中。这一方法应用在《线迹》主题的现代女装设计中,结果显示能够有效提高现代女装的文化品味,也是对台江苗族刺绣进行活态化传承的一种新的可能路径。本文分六个章节,约三万字。首先为绪论部分,重点对研究台江苗族刺绣文化特征的意义与目的作出说明,对研究范围进行限定,将“台江苗族刺绣”和“文化特征”两个概念进行阐释,对国内外台江苗族刺绣的研究现状做归纳和梳理,对研究主体的背景做宏观阐述,绘制研究框架。第二章,阐述了台江苗族刺绣的工艺环境以及历史发展状况,对台江地区苗族刺绣工艺种类及地域分布进行概括。第三章,从台江苗族刺绣的材料、工艺、纹样、色彩入手,分析其所具备的文化特征,阐述其文化特征对台江苗族的影响。第四章,分析台江苗族刺绣文化特征与现代融合的必要性,以特色苗绣现代服装为案例,剖析其发展的可能性,阐述其应用原则。第五章,以现代女装为载体,以台江苗族刺绣文化为灵感来源,提取台江苗族刺绣文化元素,展开设计实践,评估《灵·聚》与《线迹》两个方案,最终选择了《线迹》方案制作成衣。结论部分,为台江苗族刺绣文化特征如何在现代女装设计中提高文化品味做说明,总结研究中的不足,展望论文的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望帝化鹃传说是望帝传说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宋前“望帝化鹃”传说流变研究这一论题,通过对宋代之前人们对望帝化鹃传说相关材料的辑录和整理,重点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勾勒望帝化鹃传说在宋前的流变轨迹、探究其流变内容和特点、分析流变形成原因。望帝化鹃传说的演变,经历了由简入繁的过程。传说的起源与古蜀人的原始信仰与生活习俗有关,并生成于古蜀人的祭祀与生产活动之中。汉代之前属于故事的口传时代。现在所能见
农村文化礼堂(简称文化礼堂)是浙江省自2013年起,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文化繁荣兴盛,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建设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乡村,是文化礼堂的出发点和落脚地;乡土要素,是文化礼堂建设中必然运用和体现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建设中,W市O区文化礼堂对乡土要素的融入还存在运用难保障、融入不深入、群众密切度待提高等问题。本文旨在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国
唐代花鸟绘画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到边鸾与部分墓室壁画的关联性。而笔者将在此基础上,对边鸾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当代的审美特点运用到笔者的创作作品中。正文部分将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边鸾花鸟绘画所形成的背景进行梳理。第二章是对边鸾花鸟绘画特点的全面概括及笔者创作中对各特点的应用,结合他的绘画作品、古籍记载和唐代墓室壁画及现存作品中呈现的花鸟绘画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并试图分析其成因,最后笔者学习他各特点后结合
刘小东作为新生代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题材多以人物为主,经常以社会中的普通民众为绘画对象进行创作,描绘的或是民众个体所经历的日常小事,又或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宏大题材。从刘小东个人和其作品之中都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刘小东对生活注入的情感和关注,而他那对待生活和艺术的真挚情感也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内心。刘小东在创作题材选取和创作风格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对刘小东油画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主要在创
川剧服饰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其造型、色彩、节奏、质感、情感等要素都有着独特的视觉感受与美学价值。在具备中国传统服饰的艺术共性之外,还拥有极强的地域性与高度精粹的民俗性;中国美学追求的神形兼备、虚实相生同样也是川剧服饰的美学特色。油画的语言与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将川剧服饰元素的造型应用于油画的创作中,可以极大的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川剧服饰元素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都可与油画的绘画语言有机结合,使作品
四川省安岳县毗卢洞开凿于唐末宋初,是宋代石刻造像艺术巅峰期优秀代表之一。洞窟里有五个较为完整的龛窟:柳本尊十炼图窟、幽居洞、观音堂、千佛窟和玉皇窟,其中观音堂的紫竹观音像的石刻技艺最为精湛。毗卢洞较完整地保留了四川密宗第五代师祖柳本尊以居士身份修炼成佛的石刻造像群,极具地方特色,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挖掘四川地方文化。本文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毗卢洞石刻造像艺术进行研究,以其中三个保存相对完整,造像内
水彩自明清之际传入中国,并在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发展起来。水彩从字面来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水”与“彩”的结合,水彩颜料薄、透的特点决定了水彩画不可多次修改的特性,这对艺术家们的画面掌控和技法要求较为严苛。简忠威作为中国台湾众多优秀水彩画家之一,他应用厚实的素描功底和对水彩独特的理解与感悟来呈现画面的精神世界,他对中西方水彩画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较好的指导意见,这些绘画观念对笔者学习和研究水彩起到了十分重要
剪纸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本文即以“川北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作霖先生为研究对象。何作霖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杰出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他在剪纸技艺创新方面成就卓著,使得川北剪纸在诸多“非遗”项目中独树一帜。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符号学、设计学等学科方法,力图通过六个具体章节,系统论述何作霖的剪纸艺术。第一章梳理了何作霖剪纸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第二章概述了剪纸艺术的发
奥古斯特·雷诺阿是众多印象主义艺术家之一,他的油画作品内容大多描绘的都是巴黎当代的生活场景,以及家中的日常生活。雷诺阿在油画创作中运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绚丽的光影、光斑,融合在人物与背景之中,烘托出轻松愉悦、温馨幸福的画面氛围,因此深深受到观众的喜爱。在笔者的创作当中大多选取身边常见的生活场景与人物,结合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油画艺术特点,将快乐热闹的生活气息完整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多种材料和技法的运用,
安德烈·德朗是生活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间的重要艺术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涉及到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古典主义,也有迷茫的探索时期。德朗在绘画语言上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本文通过对德朗各个艺术时期的分析,研究了他的艺术创作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构图形式、色彩搭配、笔触表现以及情感表达几个方面,进而感受德朗油画艺术的魅力,体会其大胆的用色、奔放的笔触以及在画作中洋溢的激情。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