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感染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HIV感染孕妇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适合云南省HIV感染孕妇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现况研究,以心理应激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以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地区的13个县(市/区)作为研究现场,以13个县(市/区)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检出的所有HIV感染孕妇及同期按均衡原则及方便抽样原则抽取的160名HIV未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HIV感染组的调查内容包括心理状况和可能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多种因素。HIV未感染组的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心理状况以及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的测查。同时随机抽取三分之一的研究对象进行静脉采血,并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液皮质激素检测,包括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清皮质醇(COR)的检测。结果研究期间,研究现场确诊的HIV感染孕妇共310名,实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307名,并同期调查了160名HIV未感染孕妇。并对114名HIV感染孕妇及63名HIV未感染孕妇进行ACTH及COR的检测。(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以已婚的农民为主;年龄分布在16~41岁之间,近60.0%的研究对象年龄在20~30岁年龄段;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居多;汉族和少数民族约各占一半;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2)两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感染孕妇的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为13.0±3.0,未感染孕妇为12.0±2.0;感染孕妇的艾滋病核心指标得分为7.0±2.0,未感染孕妇为5.0±3.0,HIV感染孕妇的艾滋病综合知识及核心指标的得分情况均高于HIV未感染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孕妇与未感染孕妇对艾滋病综合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6.7%、80.0%,对艾滋病核心指标的知晓率分别为87.5%、62.5%,HIV感染孕妇对艾滋病综合知识及核心指标的知晓率均高于未感染孕妇。(3)HIV感染孕妇SCL-90的总均分(1.77±0.81)、总分(159.2±73.18)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项症状因子得分均高于HIV未感染孕妇及全国常模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未感染孕妇SCL-90的9项症状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5个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HIV感染孕妇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7.8%。10个因子中,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3个因子的阳性率最高,为31.3%(96/307);其次是焦虑及强迫症状2个因子,阳性检出率为30.9%(95/307);其余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敌对30.6%(94/307),恐怖29.6%(91/307),躯体化29.3%(90/307),精神病性29.0%(89/307)。(5)HIV感染与未感染孕妇的ACTH检测值分别为35.93±30.61pg/ml、33.00±26.79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信区间分别为27.91~43.95 pg/ml和23.71~42.29 pg/ml。HIV感染孕妇的COR检测值(514.80±208.24ng/ml)高于HIV未感染孕妇(378.84±181.6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信区间分别为476.58~553.02ng/ml,333.98~423.70 ng/ml,HIV感染孕妇与未感染孕妇的COR检测值均高于正常值。(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IV感染孕妇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包括孕妇的自尊水平、对怀孕有无恐惧情绪、妊娠呕吐的严重程度、是否想把孩子生下来、做出生/不生孩子的决定是否困难以及困难程度、是否原阳怀孕、丈夫HIV抗体检测结果、调查当天是否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件、来自家庭的压力大小、对孩子健康及将来的担心程度、对怀孕的担心程度、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大小以及对疾病的担心程度。除了自尊评分与心理问题呈负相关关系外,其余因素均与心理问题呈正相关关系。用逐步回归法拟合主效应方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怀孕有无恐惧情绪、是否原阳怀孕、自尊水平、对孩子健康状况及将来的担心程度,对怀孕的担心程度是HIV感染孕妇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HIV感染孕妇的心理压力水平不仅高于普通成人,而且高于普通孕妇,心理压力较大。对怀孕的恐惧情绪程度大、孕期确诊为HIV抗体阳性、自尊评分低、对孩子将来及健康状况担心程度大,来自怀孕的压力大是HIV感染孕妇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对HIV感染孕妇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将HIV感染孕妇的心理干预纳入常规服务项目,以缓解HIV感染孕妇的心理压力,促进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