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依据痛风的病程发展,分别模拟痛风的三个病程阶段建立动物模型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伴有高尿酸血症的痛风,用于评价苍柏祛痛胶囊药效学作用。通过评价全方和拆方在镇痛、抗炎和降酸的药效学作用,对组方“君、臣、佐、使”配伍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在确定苍柏祛痛胶囊组方中发挥功效的主要药味后,建立其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同时测定方法,优化质量控制体系。从而更好监测苍柏祛痛胶囊的生产过程,确保制剂的安全和有效性。实验一,研究高尿酸血症大鼠外周和中枢系统中氧化应激作用和炎性反应的关系。采用氧嗪酸钾(PO)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设空白对照组。在第2周、第4周时分别测定血清中尿酸、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Gu,Zn-SOD活力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在第四周最后一次给予PO后,各组选取5只大鼠给予伊文氏蓝用于测定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剩余大鼠处死取脑,测定大脑皮层中T-SOD、Gu,Zn-SOD活力和IL-1β含量。同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肾、脑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在第2周时模型组血清中的T-SOD、Gu,Zn-SOD活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IL-1β含量无明显改变。在第4周时,模型组T-SOD活力与对照组相当,但IL-1β含量却显著增高(P<0.05)。病理切片显示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出现损伤。然而,模型组脑内的T-SOD、Gu,Zn-SOD活力却显著提高,但两组大鼠脑内IL-1β含量无差异。此外,伊文氏蓝和HE染色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不会改变脑组织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实验二,研究苍柏袪痛胶囊降尿酸和肝、肾保护作用。分别制备大、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别嘌醇组和苍柏袪痛胶囊组。灌胃给药结束后,测定血清中尿酸含量、肝脏和肾脏内的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的肝、肾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在两个动物模型上,苍柏袪痛胶囊均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由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水平(P<0.01),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动物肝、肾内XOD活性(P<0.05,P<0.01)。HE染色显示,苍柏袪痛胶囊可缓解高尿酸引起的肝脏炎性变化和肾实质损伤。实验三,苍柏袪痛胶囊镇痛、抗炎作用研究。采用冰醋酸致扭体、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甲醛试验(步态评价)和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苍柏袪痛胶囊的镇痛、抗炎作用以及对关节滑膜中的IL-1β和金属基质蛋白酶-3(MMP-3)等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苍柏袪痛胶囊可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改善甲醛所致小鼠跛行状态(P<0.01)。在Coderre模型上,苍柏袪痛胶囊可显著降低急性痛风大鼠肝、肾和关节中IL-1β含量(P<0.01)和MMP-3活性(P<0.05)。实验四,在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上,研究苍柏袪痛胶囊的药理作用。采用i.p.PO+Coderre法制备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设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和苍柏袪痛胶囊组。i.g.给药结束后,测定血清中尿酸、肝脏/肾脏内的XOD活性和IL-1β含量,及关节滑膜中的IL-1β和MMP-3的含量。苍柏袪痛胶囊均可有效降低高尿酸水平(P<0.01)和肝脏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P<0.05,P<0.01)。同时,苍柏袪痛胶囊还可降低关节滑膜内的IL-1β和MMP-3的含量。实验五,研究苍柏袪痛胶囊拆方在镇痛、抗炎和降尿酸作用,探讨君、臣、佐、使间的匹配规律。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苍柏袪痛胶囊及拆方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观察苍柏祛痛胶囊及拆方的抗炎作用;采用氧嗪酸钾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苍柏袪痛胶囊及拆方的降尿酸作用。结果显示君药、臣药单独成方时就有镇痛作用,而佐药和使药单独成方无镇痛作用。在各拆方中含有君药的其他组方以及同时含有君药和臣药配伍的其他组方,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处方量君药就有较好的消肿作用,而臣药、佐药和使药在单独成方时,则消肿作用不明显。在各拆方中,含君药的配伍组方均具有显著的消肿作用。处方量的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在单独成方时,无明显的降低尿酸作用。当提高君药量到处方量的2倍时,君药才能显示出显著的降酸作用。各拆方中,佐药2具有降尿酸作用,此外含有君药和佐药同时配伍的组方有显著的降尿酸作用。实验六,建立苍柏祛痛胶囊指纹图谱,并利用波长切换技术同时测定中盐酸黄柏碱、龙胆苦苷、芍药苷、粉防己碱、盐酸小檗碱、丹皮酚6种成分的含量,为苍柏祛痛胶囊质量的全面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色谱柱Waters XSELECT CSH-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15 min,10%-18%A;15-30min,18%-50%A;30-35min,50%-10%A),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4 nm,对10批苍柏祛痛胶囊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波长切换284nm(07 min,盐酸黄柏碱)、274 nm(710 min,龙胆苦苷)、230 nm(1014 min,芍药苷)、274 nm(1435 min,粉防己碱、盐酸小檗碱、丹皮酚),进样量10μL,建立含量同时测定方法。结果:苍柏祛痛胶囊HPLC图谱共有20个共有峰,对出黄柏、秦艽、赤芍和防己的特征峰,不同批次样品相似度均>0.9。盐酸黄柏碱、龙胆苦苷、芍药苷、粉防己碱、盐酸小檗碱、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1501.504、0.7687.680、1.09610.960、0.2202.200、0.2962.956、0.03450.345μg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响应;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3%、99.2%、98.8%、98.8%、99.1%、98.2%,RSD值分别为1.32%、1.46%、1.08%、1.31%、1.26%、1.21%。结论:尿酸的存在形式以及血脑屏障的存在,决定了在外周和中枢系统中尿酸是起到抗氧化作用还是诱发炎性反应的作用。苍柏袪痛胶囊具有良好的降尿酸作用和肝肾保护作用,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且优于秋水仙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拆方研究显示苍柏祛痛胶囊臣、佐、使药配伍可减少君药用量,协同增强疗效。建立HPLC特征图谱可整体评价药物制剂,同时多波长切换建立的六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苍柏祛痛胶囊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