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乡村文明”是村镇精神文明的要求,保护有历史文化的村镇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需要。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存在于农村,存在于历史文化古村镇中。我们既要保护自然生态,同时更需保护文化生态。在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历程中,西方国家已奠定了较完善的法律基础,也有很成功的案例。近些年来,国内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也有了较好的模式。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原有格局改变,城乡一体化格局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村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间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村镇建设,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要发展农村经济;既要继承历史,又要传承历史文脉。本文研究表明,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放在一起统一规划部署,实施规划优先,才能避免文化遗产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从而促进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更加协调。事实告诉我们:文化是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源泉,历史文化村镇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保护要突出乡村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乡土建筑风格,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展现古村镇特色,以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大量的事例证明了保护可以促进发展,发展可以更好保护。成都地区的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的保护发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本文首先对新农村建设中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理论研究,然后以成都市邛崃平乐古镇为例,探析平乐古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找出一些“点与面”以及“面与点”间更好的契合点,最后提出一些措施和方法以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完善与融合。本文探索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双赢的发展模式,总结新农村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得益彰的经验成效,对比成都经验与全国模式,分析一些典型对象的发展趋势和路径,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件、法规、规则以及研究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功的案例,采取对比分析等方法,如欧洲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与发展状况、平遥古城等,重点分析成都市平乐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为案例。全文分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引出要研究的主题,第二部分分析总的理论与要求,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