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十年,世界各国政府、图书馆等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相继创立积极有效的阅读推广机制、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应对全球阅读率普遍下降这一问题,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也成了各国追逐的重要目标之一。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中,去年和今年的全国“两会”,“全民阅读”也都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足见我国政府对国民阅读和社会阅读推广的重视程度之高。 “读书会”作为社会阅读推广的重要模式之一在国外盛行已久且成效良好。在中国,“读书会”兴盛于民国时期,后期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其发展缓慢,直至最近几年,社会又重新兴起“读书会”的热潮。民国时期高速发展的思想文化,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稳步提升,从而也带动了图书馆等一批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发展,民国时期可谓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繁荣时期。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和外辱内乱的社会环境激起广大民众的读书热情,众多的图书馆和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承担起兴办读书会的重任。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民国时期的读书会,从而对我国社会阅读推广提出借鉴之义。综合运用了历史法、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对1912年至1949年期间,全国范围内读书会成立的背景、实践活动、研究情况进行研究和论述,通过研究发现,民国时期读书会明显带有“救亡图存”的历史特点,且由于战乱等原因办会条件相对简陋,尽管如此仍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参与者遍布各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