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介入艺术体系、信息技术逐渐成为艺术媒介、艺术创作观念化的今天,中国水彩画家的生存状态以及创作理念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水彩画艺术家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开始重新定位和反思水彩画的表现语言,有了开放的尝试态度。综合材料这种特殊的表现语言被中国水彩艺术家所关注。 色彩剔透、空灵为显著特征的水彩画,其语言具有鲜明性和代表性,有些中国画家在运用水彩进行创作的时候因为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对水彩画语言创作的“纯粹”过分的关注,对传统材料执着而拒绝其他材料的介入,阻碍了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使中国水彩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当代艺术应有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水彩画由于其技法的不易掌握,许多致力于水彩技法研究的艺术家都花费了近几十年光景,尽管有的艺术家在这方面有所造诣,但在艺术语言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很难取得较大的突破而获得成功。水彩源自于西方,因此创作观念趋向于写实主义,过于的依赖国外的审美趣味,也限制了中国水彩往多元化的方向的发展。 谈水彩艺术语言的创新、多元化必须要从材料说起,材料与绘画像同胞的两兄弟一样不可分割,材料是绘画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是审美理想得以表达的物质媒介,没有相应的媒介材料,绘画的形式语言特色便无以形成。不同的材料创作出的作品,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截然不同。中国水彩艺术长久以来,受困于其自身材料的局限性,裹足不前,难以形成与时代相对应的手法与风格。综合材料的出现,无疑给水彩艺术增添了表现语言上的多样性和审美趣味上的更多可能,也使得艺术家更加自由的释放自己的艺术个性。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和综合材料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把握传统绘画材料的特点的同时,艺术家们对新材料的寄望也越来越多,各种实验性的作品出现在了中国水彩界,让人们耳目一新。从水彩承载物的自制到媒介剂的多样性,再到现代材料的运用和其他画种的语言融合等,只要有这种表现的需要,多种材料都可以在水彩创作中运用,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水彩绘画的语言。 因为水彩画是靠水为媒介的,所以可以在水彩画中运用的媒介剂相对来说比较多,在国外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中国水彩画从综合材料的普遍运用到艺术家开始有选择的去运用综合材料,中国水彩经历了一个质变的过程,从观念上逐步接受了综合材料的加入。中国水彩的创作在频繁的展览中逐步向各画种的融合,从最开始的实验性融合到现在的向品类类似的画种融合。中国水彩画有一部分向中国画的材料逐渐靠拢,吸收中国画的用色、工具以及相关的技法,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水彩画的风格。另外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很多国外的画种和国画的绘画也开始有交融,互相吸收彼此的优点,并且在材料上提供了拓展的可能性。这些综合材料的运用不仅能帮助中国水彩艺术不断改革,更能体现作品的与时俱进,加速了水彩界的提升。这种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艺术家的个人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作品从题材到材料又从材料回归题材,将中国水彩画语言的表现丰富了起来,并且使综合材料成为水彩画的一个拓展桥梁,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试从水彩画的起源到其传入中国的发展,探讨中国水彩画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材料的介入,并探索水彩综合材料能否还有更多的拓展领域。中国水彩画还将有很长一段路,从新材料的简单运用,到和其他画种的融合,激发出材料运用可能产生的艺术效果,拓宽艺术表现的路径证明综合材料在水彩绘画上应用的必要性。中国水彩艺术面临改革,也必须改革,同时这种改革是在审美这个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审美则为无效的实验品。在未来的作品中,更多的材料也将会出现在水彩创作中,如何将材料和理想艺术效果准确的统一起来这将是以后还值得深入的话题。笔者尝试对水彩中可以用到综合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类整理、拓展想象,为日后的创作提供更多综合材料运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