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肝郁型哮喘气道炎症与抑郁水平的关系。方法:本方案采用平行、随机的对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持续期哮喘伴抑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敏咳煎加味,疗程3月。通过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EOS计数、血清IgE、IFN-γ、IL-4、IL-5、5-HT及肺功能(FEV1、FVC、PEF)变化,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在改善喘息、胸闷、咳嗽、咯痰、肺部哮鸣音等呼吸道症状体征方面,两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改善焦虑、忧愁、恐惧、失眠、头痛等抑郁症状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在ACT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ACT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3、在肺功能上,两组治疗后FEV、FVC、PEF均有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HAMD抑郁量表评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有显著性下降(p<0.01)。5、两组治疗后血EOS计数、血清IgE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治疗后IFN-γ上升,IL-4、IL-5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FN-γ/IL-4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可调节IFN-γ/IL-4水平。7、对照组治疗前后5-HT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可以降低5-HT水平(p<0.05)。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可降低血清总5-HT水平。8、治疗组总控制率为86.67%,对照组总控制率为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总控制率和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综合方案治疗肝郁型哮喘在控制气道炎症及改善抑郁水平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