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通过重塑社会参与理念,更新社会参与模式,构建起社会管理新格局,逐步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管理机制,使社会领域的发展与经济领域发展同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最终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断成长壮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社会管理领域,却由于自身局限和体制的束缚,表现出认识不足,主动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深,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特别是其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非人性化、非社会化的短期行为,以及其在参与和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急功近利行为,已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政府的引导不力、体制机制不完善、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也正成为影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桎梏。因此,强化具有全新社会参与内涵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对于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长期竞争力,促进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由来出发,分析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着重剖析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体制空间的局限、文化容忍度不足、理论研究薄弱、政策法规缺位以及自身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是造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分析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强化公民的社会参与意识、有助于引新意识和价值观念,更有助于企业妥善地处理好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关系,真正地融入社会,并不断地从社会汲取营养,确保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还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取向和目标在于使社会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企业能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实现共赢。并从政府引领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自我完善两个侧面提出引导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觉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路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