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目前他的作品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中文翻译,其中焦菊隐的译本和曹明伦的译本都非常优秀并被中国读者广泛接受。然而,这两个版本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解释为个人偏好的差异,其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笔者试图揭示两个版本受不同翻译时期的翻译规范影响所体现出的规律,这将为日后爱伦坡作品翻译实践的发展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两个埃德加·爱伦·坡故事集的译本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出版,两个译本之间的时间跨度很长,这也正是他们在翻译同一源文本时却表现出不同特征的主要原因。笔者首先在语言特征上对这两个版本进行了对比,包括他们在词汇选择,语法结构和文体特征方面的差异。接着,为了探讨两种版本在语言使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笔者根据不同的翻译技巧对这两个版本进行了对比。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翻译技巧来处理中英文语言的差异,包括添加,倒置,转换和注释。我们可以发现,焦菊隐尽力维护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必要时进行修改,而曹明伦更自由地改变原文的形式,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核心内容和灵魂。从他们对翻译技巧的不同选择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们必然受到不同规范的支配。为了找出原因,作者着手分析了两个版本的语境,分析了两种译本的历史,文化和理论背景。如果历史和文化背景是导致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根本原因,那么译者的理论背景就是其表面的原因。总之,由于他们的目标读者的口味、中国文学界的主流和他们的个人翻译标准都不同,导致他们在翻译埃德加·爱伦·坡作品时的目的便不同。上述所有因素相加促成了两种不同的版本。本论文旨在揭示一部作品在不同时期的中文语境中的翻译会如何受到当时翻译规范的影响,以及影响到何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