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中国政治观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l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社会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掀起了欧洲的“中国热”。欧洲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法国的知识分子理性思考中国文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颂华派”高度评价中国,“贬华派”极力批判中国。法国是两派论战的中心,伏尔泰是“颂华派”的代表,孟德斯鸠是“贬华派”的代表。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中国观的主要分歧是对中国政治看法的差异上。本文试图在整理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中国政治观脉络的基础上,探讨他们中国政治观的异同点及产生异同点的原因问题。第一章,伏尔泰的中国政治观。伏尔泰高度评价中国政治,认为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其依据在于:第一,中国有贤明的君主,他们用理性治理国家,统治十分宽容。第二,中国有良好的法律和有效的行政体制,它保证了中华帝国的正常运转。第三,中国的儒家思想十分完美,而它是中国政治统治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孟德斯鸠的中国政治观。孟德斯鸠对中国政治的评价不高,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政体国家,其依据在于:第一,中国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皇帝的意志必须绝对服从。理由是:儒家伦理道德为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力提供合法性;中国不存在牵制皇权的中间势力;中国也没有能与皇权相抗衡的宗教力量。第二,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主要理由有: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无法真正约束或者监督皇帝的行为;中国的法律与道德习俗相混淆,有些法律条文缺乏明确的标准,为权力的滥用创造了条件。在一些具体统治措施上,孟德斯鸠给予了肯定。第三章,比较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中国政治观的异同点。分歧是二者中国政治观的主流,他们对中国政治性质、中国法律的作用的看法都不同,造成这种分歧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不同的政治理想、不同的阶级立场、对德治和法治的不同看法、关于中国的材料来源差异等等。在一些具体的统治措施方面,二者的看法存在一致性,比如对中国的重农政策、科举制度的肯定。总而言之,欧洲“中国热”时期,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中国政治观代表了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政治看法的两种立场,他们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研究中国政治,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这些看法对我们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正> 任何一种信号的载体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自己的表达形式。语言这种符号体系就是以声音为其物质外壳。语言出自于口,经空气之传递,入之于耳,一发即逝,不留踪迹
执行力是一个内涵悠久而称谓新鲜的概念。执行的思想早已有之,但最近几年却引起了很多企业家和学者的关注,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富有探索性的对企业的执行力问题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简称KIBS)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和组织,其创新活动已成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控制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是改善财务管理水平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话剧创始的历史就是它由地下的地位,到边缘的地位,再到主流的地位的奋斗过程。在这个为时大约二十年的周期里,略具雏形的中国话剧其实已经蕴含了此后一个世纪发展历程中的所
连续油管技术在各种井下作业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而国内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仅局限在一些相对简单的井下作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在综合分析及研究连续油管技术发展动态的基
自1971年建成第一条管线抚大线以来,东北输油管网已经服役35年,使用寿命已超过设计寿命。为了保证东北输油管网安全运行,现在每年都对在役管线进行开挖后的大规模的修复,修复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使然。试问古今中外,谁不喜欢游戏?游戏和学习本来就是一体化的。游戏即学习,学习即游戏;此乃学习的最高境界。婴幼儿就是从大量的游戏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世界
1991年,日本科学家Iijima利用真空电弧蒸发石墨电极,通过高分辨电镜对其产物进行研究,发现了具有纳米尺寸的碳的多层管状物,即多壁碳纳米管(MWNTs)。该发现立即得到了物理界、化学
8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流行时尚,自由的艺术探索,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政治上的冲动情绪……所有这些因素都混杂在一起,在中国画、版画、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