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洋葱整个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偏大,肥料利用率偏低的现状,本文以农户常种的洋葱品种“白雪”为材料,采用露地膜下滴灌的方式,增施钾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并用氨基酸液体肥进行部分替代后对洋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出洋葱种植过程中最佳施氮量,钾肥施用量及氨基酸施用量对洋葱生长指标、SPAD值、产量、品质、贮藏的影响,为洋葱生产栽培提供相应的指导。本文的试验结果如下:(1)在减氮20%(N1)、30%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绿洲农业生态区露地蔬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YFD0201205-3),课题主持人:高杰 教授(新疆农业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洋葱整个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偏大,肥料利用率偏低的现状,本文以农户常种的洋葱品种“白雪”为材料,采用露地膜下滴灌的方式,增施钾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并用氨基酸液体肥进行部分替代后对洋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出洋葱种植过程中最佳施氮量,钾肥施用量及氨基酸施用量对洋葱生长指标、SPAD值、产量、品质、贮藏的影响,为洋葱生产栽培提供相应的指导。本文的试验结果如下:(1)在减氮20%(N1)、30%(N2)这两组中,随着氨基酸液体肥使用量的增加,它们与CK相比,洋葱植株形态指标的株高、茎粗与叶长较CK平均分别增加了4.09%、3.91%、7.51%与4.76%、5.74%、6.90%;洋葱植株鳞茎的横径与纵径较CK平均分别增加了3.27%、4.86%与3.19%、4.71%;洋葱的产量较CK平均增加了10%、6.61%;品质指标上,硝酸盐含量较CK平均降低了30.11%、25.53%;可溶性固形物较CK平均增加了6.68%、8.86%;可溶性蛋白较CK平均增加了43.09%、75.61%;Vc含量较CK平均增加了1.64、1.58(mg·(100g)-1)。减氮20%(N1)与30%(N2)施用氨基酸液体肥这两组之间相比,前者比后者产量和经济效益平均分别增加了3.15%、3.43%;品质指标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后者较前者平均分别增加了2.10%、23.08%与20.40%。减氮量为20%(N1)时,氨基酸液体肥施用量为M1、M2时,洋葱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减氮量为30%(N2)时,氨基酸液体肥施用量为M1、M2时,洋葱的品质表现的最好,产量指标较好。(2)尿素施用量为17.5 kg·667 m-2,氨基酸水溶肥施用量为26 kg·667 m-2时,可以提高植株性状、鳞茎性状、产量指标、品质指标。洋葱植株株高、叶片数分别较CK增加了8.32%、6.86%;产量较CK增加了19.40%;洋葱鳞茎横径比CK增加了12.17%、14.24%,同时提高洋葱鳞茎品质指标。(3)尿素施用量为16.25 kg·667 m-2,钾肥施用量为22 kg·667 m-2,氨基酸液体肥施用量为23kg·667 m-2时,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分别较CK1增加了8.52%、4.73%、10.26%,2.22%;产量较CK1增加了20.21%;鳞茎的横径与纵径较CK1分别增加了11.47%、5.23%;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Vc分别较CK1增加了5.50%、138.89%、12.94%、2.40mg·(100g)-1,硝酸盐含量较CK1降低了13.29%。尿素施用量为13.75 kg·667 m-2钾肥施用量为22 kg·667 m-2,氨基酸液体肥施用量为23 kg·667 m-2时,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分别较CK1增加了7.28%、5.71%,7.05%、9.13%、9.70%;产量较CK1增加了28.84%;鳞茎的横径与纵径较CK1分别增加了14.28%、6.11%;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Vc分别较CK1增加了7.39%、272.22%、20.12%、2.74 mg·(100 g)-1,硝酸盐含量较CK1降低了16.48%。
其他文献
土壤盐渍化作为土壤退化形式之一,阻碍了农用地的规划使用及农业生产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城市化进程。充分认识区域土壤盐渍化发生发展机理,发展一套快速、有效的区域土壤盐渍化定量监测与风险评价技术,是应对上述挑战的必由之路,也是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研究以土壤理化数据和光学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尝试将区域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与分数阶微分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优势结合,以提高盐渍化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蒸发量极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大量盐渍化土壤。由于水资源匮乏,生态修复成本更高,修复难度更大。选择一种合适的生态修复方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选择小麦秸秆作为土壤改良材料,以新疆准东红沙泉煤矿排土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混掺量和粉碎程度为影响因素,通过在开展室内土柱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秸秆处理下的土壤水盐的运移规律,以期能够改良土壤质地,改善矿区荒漠
本试验选用了四种性型的甜瓜材料分别配置了五个组合,通过观察这五套组合六世代的遗传群体,统计各个六世代后代的性型表现,进行了甜瓜遗传分析。同时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这四种性型甜瓜材料进行处理,来比较雌雄花分化数量、不同节位段的分布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及使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硫代硫酸银、赤霉素和乙烯利对甜瓜全雌系进行了诱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五套杂交组合六世代的观察,本试验验证
荒漠绿洲区是我国具有重要生态示意、能源开发潜力、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特殊区域,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等特征。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突增的环境背景下,荒漠绿洲区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损失程度也在不断增大。传统农业往往存在发展于荒漠绿洲之中,是荒漠绿洲区内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所以,探讨荒漠绿洲区传统农业对本区域主要自然灾害的响应特征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本文选取和田地区为研究区,根据和田
为评价密植栽培纺锤形树形的优缺点及在新疆应用的可行性,探讨密植栽培模式下库尔勒香梨幼树适宜的刻芽和拉枝方法,对库尔勒香梨冠层结构、冠层微气候、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刻芽和拉枝等关键修剪技术对库尔勒香梨萌芽、枝条以及叶片生长的影响,为库尔勒香梨密植栽培的早期整形修剪、培养合理树体结构和改善果实产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纺锤形树形冠幅小,树冠体积小,株行距1 m×4 m
扁桃属蔷薇科扁桃亚属植物,其果实富含营养元素,拥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自交不亲和性果树作物,自花授粉不能正常结实,严重影响在生产过程中的产量产出,因此,探索扁桃的自交不亲和进程,既能加深对扁桃授粉结实生理的认识,又能帮助我们在实际生产中搭配合适的授粉品种,此外通过分子生物技术打破原有的自交不亲和,得到品质优良的自交亲和树种也是当前扁桃产业发展的重点。本研究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扁桃果树资源圃中的‘纸皮
羔羊生产是肉羊养殖的基础环节,对其小肠生长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形态学和消化酶活性变化,但对不同吮乳日龄羔羊小肠上皮细胞内行使胞内消化的溶酶体(Lysosome)的形态和功能缺乏了解,特别是其动态变化未见报道。本研究将16只(2.77±0.08 kg)湖羊新生羔羊随机分为30日龄组(EEW-30)、45日龄组(EW-45)、60日龄组(NW-60)和75日龄组(SC-75)4组,每组4只。采用透射电
为解决新疆厚皮甜瓜露地栽培中单独施用化肥可能产生的植株徒长、产量下降、果实品质降低等问题,本研究选用‘西周密25号’为试验所用品种,选用生物有机肥与三元复合化肥两种肥料进行配比,设置不同施肥比例,通过测定和分析不同肥料配比施肥对甜瓜植株形态、果实形态、果实品质、产量、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新疆厚皮甜瓜露地栽培的最适肥料配比,为新疆露地厚皮甜瓜栽培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农用地作为地表粮食和农副生产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地矛盾凸显,逐渐扩大的城市范围与农用地供应不足带来的矛盾,使农用地质量评价成为热点。为了实现系统了解和科学量化农用地质量的需求,评价农用地质量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在充分调查了与本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熟悉农用地定级规程,在基础数据调查充分下开展了研究,以麦盖提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初步成果作为工作底图,采用社会发
本文以和田绿洲2000年、2010年、2018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探索2000-2018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植被覆盖度、NPP和社会经济发展系数等对ESV评估模型进行修正,分析和田绿洲ESV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生态经济协调度对和田绿洲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探讨。最后分析土地利用程度、植被覆盖度、NPP分别与E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