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分5期进行直播,研究了在川东北丘陵区的生态条件下于油菜收获后直播的杂交稻(油后直播)的生长发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特点,以及自然播期处理下温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其结果如下: 1.随着播期的推迟,油后直播杂交稻的生育前期缩短,生育后期延长,全生育期天数也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少;最大分蘖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小,最终有效分蘖数也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但播期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油后直播杂交稻的抽穗期也缩短,使抽穗较集中。 2.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生育时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小,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也减小,但生育前、中期干物质积累比例则随播期推迟而升高,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随播期推迟而减小;地上部干物质在各个部位的分配比例呈现出茎、鞘在生育中后期均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加,叶在孕穗及抽穗期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在乳熟及成熟期增加,穗在孕穗期随播期变化不明显,从抽穗至成熟期在播期间的变化表现为随播期推迟而显著减小;茎、鞘、叶的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也呈现出随播期推迟而减小的特点;叶面积指数在播期间也表现为随播期推迟减小;全生育期光合势也随播期推迟而减小;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在生育前中期随播期变化不明显,在生育后期均随着播期推迟而显著减小。 3.油后直播杂交稻产量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不同品种的播期间差异显著性不同。主茎穗、一次穗和二次穗的单穗重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小;着粒数与实粒数均随播期推迟先减小再增加;结实率也随播期推迟先减小再增加,在第四期达最小值;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均随播期推迟而显著减小。 4.在自然播期处理下,温度对油后直播杂交稻影响最大的时期为水稻抽穗后5-20d,抽穗20d以后温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温度越低,产量也就越低,抽穗后5d内对着粒数与实粒数影响较大,抽穗前10d内与结实率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