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归因类型——不同归因对学业进步影响的积极程度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学习者个体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得到了研究者极大的重视。其中,归因理论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归因过程中,对个体行为结果成败的不同解释会对行为者有不同的心理暗示,并对后继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归因方式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其语言学习;相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降低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因此,如何区别积极的归因方式和消极的归因方式并且帮助消极归因的英语学习者建立积极的归因成为了研究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是把归因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旨在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归因倾向,更重要的是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同归因类型对英语学习影响的积极程度的一个大致的层级结构。 参与本研究的受试为103名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其中52名组成了不成功组,另外51名组构成了成功组。同时对他们进行了英语前测,问卷调查(涉及归因和对成功的期望)和英语后测。两个组在任课教师、教学材料和教学时间等方面都相同,区别在于两组受试的起点英语水平不相同。研究者对收集整理得到的前后测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评分员信度、协方差、相关性、和线性回归等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归因类型有一点不同于维纳的描述。同时,不成功学习者的归因方式的积极程度与成功学习者的也有所不同。另外,英语学习者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预测其英语学习的进步幅度,说明对成功的期望值是一个对学业进步有重要的潜在的影响的心理因素,能够对归因对学业的影响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 这些结果说明有必要训练学习者对其学业成就形成更为积极的归因,而归因训练最好兼顾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使学习者对学业成就形成符合自身条件的高的期望。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为归因训练的必要性提供了证据和一个衡量效果的标准。
其他文献
在当今社会,广告在商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渗透生活之中。作为传输信息的一种工具,广告作为信息传输的一种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其作用不可低估。
听力被看作是四种宏观的语言技能之一。听力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怎样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是大学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课题。听力策
归化和异化作为文化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一直是翻译研究的焦点。当这两个概念被介绍到中国,特别是当韦努蒂的理论被介绍到中国以后,中国的学者们就两者熟优熟劣产生了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