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巨大儿与非巨大儿妊娠结局分析目的:比较巨大儿与非巨大儿母婴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资料与方法:统计2010年~2014年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妇产科的分娩病例,将病例分为巨大儿组(出生体重≥4000克)与非巨大儿组(出生体重<4000克),分析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阴道分娩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分娩或剖宫分娩时并发症等母婴结局间的差异。结果:2010年~2014年近5年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产科总分娩量7701例,剖宫产率53.77%;巨大儿总数647例,占分娩总数的8.40%,其中剖宫产435例,巨大儿剖宫产率67.23%,占剖宫产总数的10.5%。巨大儿顺产者其孕次、产次均大于巨大儿剖宫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其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大于分娩非巨大儿的孕妇(P<0.05),但两者的第三产程时限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巨大儿的孕妇产程中总出血量显著高于分娩非巨大儿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头盆不称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非巨大儿孕妇(P<0.05)。巨大儿孕妇阴道分娩者发生会阴Ⅲ度裂伤的概率、产钳助产率高于非巨大儿孕妇(P<0.05)。巨大儿组新生儿窒息、锁骨骨折、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巨大儿组新生儿(P<0.05)。结论:巨大儿对母体常引起头盆不称、产程延长、产程停滞、难产、阴道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会阴撕裂、产褥感染等风险增加。对自身常引起宫内窒息、围产儿死亡、肩难产、产伤、呼吸窘迫、低血糖症等,影响母婴结局。第二部分非糖尿病孕妇发生巨大儿的高危因素研究目的:研究非糖尿病孕妇发生巨大儿的高危因素。材料与方法:测定800例非糖尿病孕妇妊娠晚期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并详细记录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身高、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及方式、实验室数据、新生儿出生体重(BW)及性别,根据BW分为巨大儿组(研究组)和非巨大儿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组的TG和TC水平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巨大儿组(P<0.05);巨大儿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两组的HDL-C和FB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巨大儿组的妊娠天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组孕前体重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孕期增重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TG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FBG、T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脂代谢异常、CRP升高、孕前高体重及孕期过度增重是巨大儿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并非空腹血糖。孕期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脂及体重增长,对降低巨大儿的发生及改善母婴结局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