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也是激发写作兴趣的关键时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重要任务,也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支架理论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其理论下发展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之一,在英语等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主要借助支架理论来讨论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五个部分。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对支架理论、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支架理论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明确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通过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揭示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章借助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以及对作文课堂教学的观察,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两个方面分析了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指导不到位、引导不规范,学生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到作文等。第二章,介绍了支架价值与功能,支架的类型与原则、支架的设计过程等内容,并探究了写作不同文体时的支架设计。先从支架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两方面介绍了支架的类型。然后提出支架设计应遵循引导性原则、个性化原则、适时性原则和渐隐性原则四项原则,分析了支架的设计过程,并探讨了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种文体作文教学中的支架设计问题。第三章,从课例分析的角度出发,分别以第三学段新课标要求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例,探究支架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对纪实作文中写人类作文、记事类作文和写景类作文以及想象类作文的课例进行分析,探讨当前支架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四章,针对问卷调查及课例分析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改进策略。本章从写作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教学反思三个阶段入手,提出在教学设计环节如何准确地选择教学支架、设计多层次的教学支架等策略,课堂实施环节教师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支架、将相关教学资源与教学支架相互配合等策略,在教学反思环节如何构建教学支架使用效果的评价标准及反思支架使用效果等,以期不断促进支架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